地方生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走 进 围 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7 18: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内的人想冲出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大抵如此。”

  表面上看来,围城一词的含义在于婚姻的困境。城外的人羡慕城内的人,觉得“看上去很美。”而城内的人;却不断想摆脱城墙的束缚。

  其实不然,围城象征着一个万花筒,无奇不有。我们都羡艳别人,却忘了珍惜自己已有的。围城还象征着人类生存的困境,暗示人们无法摆脱外在束缚。人生,活着,大概就是为了不断承受外在的压力与困苦。
发表于 2004-1-28 23: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走 进 围 城

承受外在的压力与困苦是人生无法回避的经历,但目的是为了追求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9 05: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走 进 围 城

"婚姻不需要爱情,只要彼此不讨厌就行了."好像是赵辛楣说的
说来说去到了而立之年也觉的就那么回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9 07: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走 进 围 城

  本来就不公平,人与人之间所拥有的会很没同。就比如说有人天生就漂亮,有人天生就长得一般般。其实人活着不应太在乎拥有多少,而应该学会知足。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9 18: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走 进 围 城

说到方鸿渐的爱情选择,我不觉对他怀着深深的同情,也为钱先生能塑造也一个让人感到莫名同情的人物而惊叹,如若要我在唐晓芙,苏文纨,孙柔嘉三人中选择,毫无疑问,唐晓芙是最佳人选,如若我是方鸿渐,如若我是钱钟书,我一定会让他娶到唐晓芙的,虽然我没有恋爱的经历,无从有什么手段什么技术,我相信很多读者都想帮方鸿渐娶到唐晓芙,或者干脆自己去替代,这也是现年头女孩子越来越少女神越来越多而没有经过粉刷雕刻或起码看起来是这样的天使越来越少造成的直接缘故。至于苏文纨,我绝对相信凭中国男人的性情大多数的人更愿意让她做情人做二奶做小妾但绝对不敢娶回家的,你看完了《围城》一定会这么认为的。孙柔嘉是典型的那个时代最多的女子,不知钱先生是不是同意我的说法,想来钱先生如若说我瞎侃他人作品而要告我多半是要赢的。我想如若你能娶到孙小姐那样的女人虽然多半有点不够浪漫梦想的完美但只要你好好珍惜也是一个不错的结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31 14: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走 进 围 城

或许把。。。。。。。。楼上的
我看了围城后。。。也有这种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31 17: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走 进 围 城

要知道钱先生最终没有让方鸿渐娶到唐晓芙 从一方面也是在保护“她”……
他认为他们两个如果在一起 也必将走向离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2 17: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走 进 围 城

钱先生没有让方鸿渐和唐晓芙走到一起正是出去对唐的偏爱啊,这在书中写的也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2 17: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走 进 围 城

个人比较喜欢赵辛楣,书中在他身上着笔不多,但这个人物很有点意思,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2-2 21: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走 进 围 城

英达 呵呵 不错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5 20: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走 进 围 城

方宏渐演的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10 15: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走 进 围 城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这个"清纯"女子人物形象得以确立的前提是唐晓芙

这个人物活动始终是处于方鸿渐的视角之内。小说文本没有太多的机会

让唐晓芙的内心得以充分展开(从角色配置的篇幅而言,当然属于可长

可短)。在《围城》中,唐晓芙没有太多复杂、纵深的心理活动,在小

说中"正面"出现的时间也相当短。小说中说到唐晓芙的时候,基本上是

以与方鸿渐有关系为前提。小说中的唐晓芙是处于方鸿渐"爱"的"审视"

下唐晓芙,还有一点也必须充分注意,即唐晓芙与方鸿渐的交往时间非

常短,从小说中可以得知,唐晓芙与方鸿渐并不经常见面,方鸿渐与唐

晓芙接触次数实际上非常有限。细察小说,实际上可以断言唐晓芙并无

与方鸿渐有什么实质性的恋爱行为,不过有了恋爱的试探、通信和请客

吃饭罢了。唐晓芙可谓是方鸿渐的"空中楼阁"式的意中人。《围城》中

的唐晓芙是一个"白雪公主"式的女子,更是一个类型化的"清纯"女子的

符号。

在《围城》中,另一个小说人物,既比唐晓芙"幸运",又比唐晓芙"不

幸",她就是孙柔嘉。

相比较而言,孙柔嘉的前后变化要比唐晓芙、苏文纨较大,性格有多个

侧面充分展开。在与方鸿渐有过交往的四位女子中间,孙柔嘉是《围

城》中性格最丰富的一个人物,这是作为小说人物的"幸运"。


"不幸"的是孙柔嘉在小说结尾,竟让被她的丈夫方鸿渐评价为"这样狠

毒",这"狠毒"与唐晓芙的"清纯",可谓两个极端,而且看的出来,就

连《围城》叙述者都不怎么喜爱孙柔嘉,对她始终有点挑剔。


孙柔嘉是与方鸿渐、赵辛楣等人一起去三闾大学教书的旅途上开始他们

的交往的,读者也是从这儿开始认识孙柔嘉的。小说是这样描述孙柔嘉

的外貌:

孙小姐长圆脸,旧象牙色的罐颊上微有雀斑,两眼分得太开,使她常带

着惊异的表情;打扮甚为素净,怕生得一句话都不敢讲,脸上滚滚不断

的红
晕。

如此简简单单的描述之中,却对孙柔嘉外貌来了个轻微的讽刺,毫无赞

美唐晓芙的那种极尽修饰的热情劲儿。说她"脸上滚滚不断的红晕",大

概是表明孙柔嘉脸皮薄,没有经过世面吧,还有点小家子气的意思,而

非唐晓芙的落落大方都市少女模样。看来孙柔嘉从一出场开始,就处于

不利的位置上,不象唐晓芙那样,一上来就让方鸿渐眼睛一亮。对孙柔

嘉,方鸿渐甚至"没有正眼瞧过她,她脸圆脸扁都没看清楚呢。"这一方

面是因为方鸿渐还在为唐晓芙心痛,另一方面,也可以侧面说明孙柔嘉

在外貌上没有惊人之处。

但孙柔嘉是属于"润物细无声"的女子。路途中过一险桥的当儿,方鸿渐

大概有恐高症,怕得要老命,是孙柔嘉牵引他过桥,而且很照顾方鸿渐

的面子,不让方鸿渐在众人面前丢丑。方鸿渐是如此感受到孙柔嘉的关

怀:"鸿渐只有敬佩,想女人这怪东西,要体贴起人来,真是无微不至,

汗毛孔的折叠里都给她温存到。"就是这不讨厌的"一念温柔",在方鸿

渐的内心里下了"情种",再有赵辛楣在旁"点拨""提示",可以说方鸿

渐是渐渐地对孙柔嘉有了好感。其实,孙柔嘉与唐晓芙比较,也有孙柔

嘉的聪明,从她所画的汪太太的扼要看,她是颇有观察力。当然,这女

子还聪明得有点过了头,比如,她拿陆子潇的求爱和一封无从"考据"的

匿名信创造出了与方鸿渐"患难与共"的关系。不过,这些"诡计"被认为

是孙柔嘉为了追求爱情幸福所设计的可爱的"小聪明"也未必不可。如果

此"小聪明"若出自唐晓芙之手,不定要被小说叙述者怎样地不遗余力地

赞美一番,而方鸿渐不知该高兴成什么模样。

可见,《围城》"抑孙扬唐"的倾向是非常的明显。《围城》对唐晓芙太

有好感,极力将唐晓芙塑造成一个都市"清纯玉女"的形象,所有围绕着

唐晓芙的信息都那么甜蜜,都那样富有青春朝气。而对孙柔嘉却不如

此,她的一举一动,即使非常平常,也透着"勾引"方鸿渐的"心计"。不

管是小说叙述者提供的信息,还是那位孙柔嘉保护人"赵叔叔"的推测,

都在造成孙柔嘉"千方百计"想嫁给方鸿渐的印象,好象方鸿渐特别被动

似的。就在"最后关头",方鸿渐也是因为"如在云里,失掉自住",所以

面对李梅亭、陆子潇的冷嘲热讽,才坚定了与孙柔嘉"联盟"的决心。方

鸿渐是在"忽觉身心疲倦,没精神对付"的时候,才对孙柔嘉说:"我可

句句当真。也许正是我所要求。"这哪里象求爱,简直是"没精神对付"

之时糊里糊涂的敷衍。这"也许"两个字也耐人寻味,活画出方鸿渐对孙

柔嘉之爱的犹豫不决,"可能""也许"是方鸿渐对孙柔嘉之爱的最恰当的

猜测性副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10 15: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走 进 围 城

当然,方鸿渐与孙柔嘉在一起,也有过浪漫而热烈的日子。从三闾大学

出来到桂林的时候"他们快乐得不像人在过日子,倒像日子溜过了他们两

个人。"就是到了度蜜月之时的孙柔嘉,仍然仍不失其可爱之处。但这些

快乐日子,在《围城》中都只是一笔带过,不象唐晓芙在小说中一出

现,小说便开始快乐。其实,按照方鸿渐的个性,孙柔嘉要是毫无打动

他的地方,方鸿渐也不属于那种可以让女子勉强得来的人物,方鸿渐不

是拒绝过苏文纨的爱吗?

唐晓芙可爱,就连唐晓芙的父母也沾光,唐晓芙说:"爸爸妈妈对我姐妹

们绝对信任,从不干涉,不检定我们的朋友。"唐小姐到家里,她父母都

打趣她说:"交际明星回来了!"寥寥数语,一个开明、不乏风趣的开明

家庭的氛围跃然纸上。孙柔嘉不可爱,则孙柔嘉的家庭让女儿婚姻自主

也是因为"孙先生孙太太对女儿的事淡漠得等于放任。"就连孙柔嘉的父

亲也比不得在法律事物所上班的唐晓芙父亲来得有事业有成,而是个在

报馆里做事的"无用之人"。

可见,《围城》"抑孙扬唐",不仅在肖像描写的不同,更在于《围城》

中为二人都设置了什么样的活动背景,以及什么样的情节。唐晓芙的家

庭富裕、幸福,父母观念开放,又有苏家这门阔亲戚,暂时停学在家,

每天进出的是苏家沙龙,《围城》为唐晓芙设置的实际上是一个可以专

心于爱情的"真空环境"。而孙柔嘉则没有如此幸运,围绕着孙柔嘉的环

境则要复杂得多,三闾大学的尔虞我诈不必说,就是到了上海后,方鸿

渐那个旧式家庭一会儿要孙柔嘉下跪拜祖先,一会儿方鸿渐的两个弟媳

妇来"侦察"孙柔嘉的嫁妆,孙柔嘉所处的环境可谓不妙。如果让唐晓芙

处于在孙柔嘉的环境中,真不知唐晓芙的性格要"变异"成什么地步。以

唐晓芙怒斥方鸿渐是"骗子"那种厉害劲来看,很难说,唐晓芙不会变得

象孙柔嘉那样"狠毒"。杨绛女士是个明眼人,她在《记钱钟书与〈围

城〉》一文中就说:"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意把她嫁给方

鸿渐。其实,作者如果让他们成为眷属,由眷属再吵架闹翻,那么,结

婚如身陷围城的意义就阐发得更透彻了。"可见,杨绛女士也认为唐晓芙

如果与方鸿渐结婚,是不太可能继续"清纯"下去。

将唐晓芙与孙柔嘉比较,并非要将两个人物比出优劣,如此比较是可笑

的。将两个人放在一起比较,无非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小说作者对某一

个人物的态度不可能做到纯粹的客观,作者总是在人物肖像描述、围绕

着人物的环境设置、小说的情节走向设计方面体现着他对某个人物的偏

爱。小说作为虚构的叙事作品,人物的性格是被"写"出来的,而如何"

写",则与作者的个人兴趣特别是个人的审美趣味大有关系。

其次,我们读者对一个小说人物的认识,是通过小说叙述者给我们介

绍,或是通过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对这个人物的看法,以及这个人物自身

的言行表现出来的。特别是对一个前后性格侧面有变化的主人公认识,

读者对他或她的认识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美国学者华莱士·马丁

在他的《当代叙事学》中认为:"小说有点像闲话。我听到一些关于某个

我不太熟悉的人的特征和行为的传说。我把这些说法与我个人的片段观

察拼凑在一起。从所有这些片段中,我形成了一个整体形象:她是哪种

人?小说中的人物或事实中的人的性格都是推测性构造。"我们认识唐晓

芙,几乎都是从方鸿渐这个恋爱者的眼光来看,唐晓芙看起来是那么飘

逸动人,而且唐晓芙"出场"时间非常短,读者认识唐晓芙的"渠道"非常

少,虽然,唐晓芙给读者的影响很固定很单一,然而如此处理对形成唐

晓芙"清纯"这个特点倒有好处。而孙柔嘉呢,就很不一样了,关于孙柔

嘉的"闲话"太多了。赵辛楣、陆子潇、范小姐、李梅亭、陆太太、孙柔

嘉的父母、方鸿渐的父母、孙柔嘉的奶妈、方鸿渐的两个弟媳妇,他们

都或多或少地与孙柔嘉有过接触,有过印象,有过评价,而这些接触、

印象、评价也同样影响着读者对孙柔嘉印象的形成。孙柔嘉的性格有一

个逐渐向读者敞开的过程。"清纯"可以比较有效地概括唐晓芙的特点,

而"狠毒"就不是孙柔嘉最主要的特征,有体贴入微的孙柔嘉、有小鸟依

人的孙柔嘉,有爱耍小性子的孙柔嘉,有患得患失的孙柔嘉,最后才有

了被方鸿渐认为"狠毒"的孙柔嘉,"狠毒"不过是孙柔嘉的性格敞开的过

程中一个阶段性表现而已。如此说来,作者虽然偏爱唐晓芙,但将唐晓

芙固定在"清纯"这个特点上,使得唐晓芙有可能发展开来的个性受到了

"压制"。后有人为《围城》做续集,说后来唐晓芙成了电影明星,并与

方鸿渐相会面。续集虽然有狗尾续貂之嫌疑,不过将唐晓芙设计成一个

电影明星,倒也有几分道理,本来,电影明星不就是区别于时尚又领导

着时尚的都市"先锋女子"吗?这续集算是抓住了唐晓芙的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10 15: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走 进 围 城

借用用英国小说理论家福斯特的理论,《围城》中的唐晓芙是属于性格

没有多少发展的"扁平人物",唐晓芙很"清纯",但性格没有发展,不丰

富。孙柔嘉则是性格比较丰富的"圆形人物",她的"狠毒"是她的"圆形

"中的一个"性格扇面"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7 14: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走 进 围 城

我曾经演绎过像唐晓芙一样的爱情,结束后才发现,很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地方生联盟 ( 沪ICP备10219162号-68 )

GMT+8, 2025-9-1 03:47 , Processed in 0.04745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