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生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Re:2003年十个热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26 11: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矿难

  斯大林曾经说过:死一个人,我们会感到悲伤,死一万个人,我们只会麻木,因为这只是一个数字。对于2003年死于地球深处的数千名中国矿工们,我不知道是否也同样适用斯大林的话语。那就让数字再让我们麻木一回?

  3月22号,山西吕梁孟南庄煤矿瓦斯爆炸,死亡72人;3月30日,辽宁抚顺孟家沟煤矿瓦斯爆炸,死亡25人;4月16日,湖南涟源七一煤矿透水,17人死亡;5月4号青年节,山西运城富源煤矿透水,21人死亡,其中18人为困在井下饿死;5月13日,安徽淮北芦岭瓦斯爆炸,86人死亡;5月21日,山西临汾一煤矿瓦斯爆炸,死亡25人;8月11号,山西大同杏儿沟瓦斯爆炸,42人死亡;8月18日,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一村办煤矿发生瓦斯爆炸,27人死亡;9月1号,河南安阳安利煤矿透水,17人死亡;10月9日河南登封昌达煤矿透水事故,17人死亡;11月2号,吉林省通化矿务局原湾沟煤矿瓦斯爆炸, 15人死亡;11月14日,江西丰城建新煤矿瓦斯爆炸,49人死亡;11月22日,河南汝州孙店煤矿煤矿瓦斯爆炸,死亡23人……(根据google搜索之不完全结果,不包含一次死亡十人以下的矿难。)

  我只依稀记得,某一天,单位总务主任在对大家解释今年暖气不热的时候说:“今年煤质量不好云云”。呜呼!带血的煤不烧也罢!让全国的人们在寒冷的冬天冷静一下未尝不可,烧这样的煤,再暖的宫殿也冷如冰窟!

  诗人邵燕祥为矿难工人写的诗中说,“他们佝偻着在地球的深处,随时堤防着爆炸、塌方和透水,他们的尸骨混着煤炭一起燃烧,连名字也被人故意抹去……”。也许我们做不了什么,我们也不可能不烧煤。但让我们在烧煤的时候祝愿我们的矿工兄弟在天堂里幸福——毕竟天堂里没有煤矿。
 楼主| 发表于 2004-2-26 11: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2003年十个热点

仇日

  齐齐哈尔的毒气弹事件、珠海买春事件、西工大事件把几年以来的仇日情绪推到了沸点。各个BBS上到处是抗日的呼声。然而不客气的说,大部分愤青们的呼声除了表达愤怒,几乎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直到2003年快要结束时,看到央视实话实说栏目就对日民间诉讼的一次对话,这是目前为止最理性的声音和最实在的声音,正是因为这期节目,让我重新拾起了对央视的一点信心。到目前为止数十起中国民间对日诉讼案中,所有赴日受害人员和陪同人员的旅费和经费都由日本民间律师团义务筹集,以致很多日本律师为此面临经济困境。而中国尚没有出现类似的民间组织或者基金。以致很多人不知道怎么为对日诉讼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有更多的人则主要把力量展示在互吐口水上,愤怒不能失去理性,抗争更需要团结,仇日事件中暴露出来的国民性格使人不敢轻易乐观。很多人不理解那么些日本律师为什么要帮助中国人打官司,甚至受害者也对他们表示疑虑。尾山宏律师表达了一种我们许多人也许无法理解的观点:他们其实是在帮日本政府,他们其实是在爱国,有正义感的日本人并不认为他们是日奸。他其实说出了伏尔泰很久前就说过的老话:爱祖国,更爱真理。真理和历史面前,人人平等,不为长者讳,不为尊者讳,也不必为祖国讳。

  我衷心希望对日索赔民间基金早日成立,自己也能奉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2-26 11: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2003年十个热点

张国荣

  从来没有任何一个艺人的死引起如此大的震动。他选择死亡的独特时间和骇俗方式再次强化了人们对他独特个性的印象。因为SARS而蜗居在家或者大学宿舍的年轻人有了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表达他们对这位明星的喜爱和怀念。以致于任何人若胆敢在网络中对这位FANS们称为“哥哥”的艺人有所非议,必将遭到不计其数的板砖和辱骂,自然在众多的城市办公室里,很多人提到张国荣时都显得格外小心翼翼以免无意得罪某位上司或者同事。一般来说,名人的非正常死亡总是会放大他们的知名度,例如黄家驹,例如张雨生,但似乎都没有张国荣的死后来的哀荣,毕竟前两位是老天给我们的意外,而张的死亡则他本人给我们的意外。联系到他在《霸王别姬》中他那天人合一戏人合一的表演,联系到他的性取向(顺便指出,他的死亡提高了公众对同性恋的宽度),也许人们更能用程蝶衣来诠释他的一生,谁知道他的人生是戏还是戏是人生?也许他比程蝶衣更有资格诠释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虚幻。按照自己想象的那样去生活,按照自己梦想的那样去死亡,我们能不能向他一样在戏内戏外把握自己?他是用生命来表演的人,在坠下的时候是否感到了孤独?是否还会感觉到痛?生活就是无法承受之痛。只要你还有呼吸,只要你还有灵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2-26 11: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2003年十个热点

走向共和

  看电视这么多年,第一次看到电视剧和学术的结合。特别是,它竟然能把不少习惯在这个时段上网一干人拉到电视前,应该是相当成功的。

  习惯了官说、戏说、胡说历史的人们受到一次空前的历史学术普及。尽管有人说这部有多少硬伤,有人说这部戏在哗众取宠,但无损它精品的价值。这部戏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术通俗化,更在于开启了普通受众阐释历史的多元化大门,尽管该戏中间好多历史场景在学术界早已是老生常谈,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却格外清新,原来历史是这样?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原来历史竟然可以这样?思考一旦开始,谎言再也难以继续为继。那种舆论一律,以真理代言人自封的一言堂操纵话语霸权的时代终将被人们唾弃,《走向共和》就是一个重要的开端,也许多少年后人们再回头看这段历史,这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起点。

  可以说,《走向共和》空前地改变了人们对中国电视剧的一贯鄙夷态度和对学术一贯的隔膜态度。对影视剧和对学术都应该产生重大影响。日益僵化的学术界应该反思学术的路应该怎样走向大众,否则学术的自娱自乐必然导致学术死亡;日益封闭的影视界应该认识到影视不仅仅可以提供娱乐,影视不仅仅是商品,不仅仅是艺术品,也可以做思想启蒙的工作。自以为是娱乐圈太需要引入生命力了。

  但顺便要指出的是央视在播放过程中删改了相当部分,无疑是对本剧片名的极大嘲弄,从而再次说明,走向共和不仅仅是过去时,更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2-26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2003年十个热点

木子美

  木子美终于从人们的期待中成为活生生的现实,新时代网络文化下对僵化意识形态的颠覆、对道德说教的嘲弄、终于结出了果实。有人欢呼,有人惧怕,有人拍手叫好,有人金刚怒目。有人暗自冷笑,有人相见恨晚。更有人为满足了偷窥欲而意外兴奋。

  木子美的行为在沿海大都市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彻底撕掉遮羞布的大胆和奔放无疑大大考验了中国人刚放开的想象力。个人主义、本位主义、享乐人生观赤裸裸地推出了自己的广告,还有什么是不敢尝试的?至于是否有人将木子美和女权主义联系起来,我不得而知,但据我看来这无疑是对女权主义的嘲弄。

  西方人也许难以理解,为什么在中国会有很多儿童上不起小学,同时奔驰车又在中国卖的那么火。中国社会的多元、复杂和差距是如此丰富,当代中国真是集封建的、资本的、社会主义的,前现代的,现代的,后现代于一身的绝妙样板。木子美引起的争议就是最全面的注脚。

  办公室对面的同事听我说起木子美,迫不及待从网上下载了木子美的《遗情书》,专心致志的研读一番,最后抬起头失望又茫然地说:“这一点也不黄啊?”哈哈,笑的我肚子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2-26 11: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2003年十个热点

神舟飞船

  25亿美元送杨利伟上天后,网上毫无例外马上展开了新一轮口水战。争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神舟上天究竟有无必要:挺派列举了神舟上天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科技意义、历史意义乃至象征意义。倒派则精心核算了25亿美元相当于多少个农民的几年收入,多少下岗职工的生活费,多少失学儿童的学费等等。至于神舟五号本身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说明我们国力的提升则鲜有人提。另一类则围绕着究竟在太空能不能看见长城而展开。并有人据此发表宏文:长城,中国人的集体春药。

  看到一个公益广告,第一个是说1903年莱特兄弟飞上天空,第二个是说1969年人类登上月球,第三个说2003年中国人遨游太空。其实神舟上天的意义和前两个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这个逻辑完全是狗屁不通。最近看到杨利伟辗转各地做巡回报告,其声势之浩大,规格之高档,阵容之豪华可谓空前。看着学生们在寒风中排练数日,等待数小时后后在杨利伟的车队两侧欢呼的时候,我不由也模仿一句:神舟五号,莫非又是中国人的一剂集体春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2-26 11: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2003年十个热点

台独

  台湾问题从来一直就牵动网民的激情。能不能顺利解决台湾问题将是新世纪中国在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第一个全局性问题。原来一直没有浏览过台湾的网站,直到台独愈演愈烈,忍不住也去看看。尽管早有思想准备,但仍然吃了一惊:自己一口一声台湾同胞地叫着,那里的同胞可干脆,早就自顾自把自己当作了台湾国民。对大陆同胞的漫骂和侮辱水平似乎是他们和大陆某些网友的唯一共同点。起初的愤怒、迷茫、失望、无奈过后,郁闷了好几天,打或是不打?大打或是小打?某天和一同事谈及此问题,同事问:“靠,你这不是吃菜的命操吃肉的心么?丫头还操小姐心呐?”一语惊醒梦中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不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不问。不正是我辈的生活准则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26 11: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2003年十个热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2-26 11: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2003年十个热点

SARS

  如果多少年后我们还能清晰地回忆起2003,让我们记住的只会是SARS,只会是口罩。不会是别的什么,比如神州飞船之类。SARS病毒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惊人的美丽,然而它却空前集中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坚强、人性的卑劣和高尚。SARS给陷于自欺欺人的人们当头一棒,让我们看到自己所坚信的许多东西是如此不堪一击,比如金钱、比如科技、比如全面小康,比如集体主义,比如爱。

  SARS被成功地遏止,也许是措施得力,也许是万幸。生活开始了按部就班的老调子。大家迫不及待地投入了新的狂欢。我们成功地战胜了SARS,我们又成功地忘记了SARS——后者才更是真正的人间奇迹。抗击SARS被成功地转化为一场全国人民大团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大胜利(正如其他灾难一样,比如一位少女的跳楼悲剧被篡改为社会各界同心协力救人的凯歌),不知道这是悲剧还是喜剧。人们淡忘它的速度比它传播的速度还要惊人,数百人的生命和全民族的动员没有换来公共医疗体系的根本改善。我们的民族依然在自我陶醉中坚持着健忘的优良历史传统。

  SARS可能不会再大规模爆发,但造成SARS爆发的绝不仅仅是病毒自身,那些帮助病毒传播的制度原因依然没有触动,新的公共卫生灾难还会发生,也许是BARS,也许是HARS,更也许是AIDS。

  顺便指出的是,SARS事件中钟南山院士的挺身而出是这次危机中难得的量点,也给院士这个称号一个恰当的诠释。院士,不仅意味着身份,地位,更意味着责任、担当和良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2-26 11: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2003年十个热点

洪水

  和SARS一样,2003的洪水泛滥与其说是天灾,不如说是人祸。我们有一种独特的历史操作术,比如历史上的女人祸水亡国论,比如3000万人饿死的自然灾害论。总有这样那样的替罪羊会出来领罪的,反正女人和老天也没有话语权。2003渭河洪水使这种强盗逻辑开始受到挑战,终于有人站出来打破沉默,尽管是迟到的真话,是事后诸葛亮,我仍然向他们表示尊敬。

在中国说真话需要勇气,因为说真话往往是危险的,上到遭挖心的比干,下到被割喉的张志新——因为说真话沦为罪人的人数恐怕也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也许可算是诸多中国特色之中的又一特色。然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时代毕竟过去了,说真话的时代不会遥远了。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二十年内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大规模兴建水坝的国家。作为外行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准确。更不知道——这是否意味着未来还会发生类似2003年的人造洪水?
 
 今年黄河多条支流发生洪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2-26 11: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2003年十个热点

收容


  又是一个用生命和鲜血终结的制度,又是一个迟到几十年的真话。鲁迅先生说,在中国,就是挪动一张椅子也要流血。这次要挪动的不仅仅是一张椅子,为这个罪恶的制度流的血能把祖国的大地全部染红。


  如果这次流血的不是一位大学生,如果这次流血的仍然是一个是所谓的“盲流”,不知道我会不会是下一个孙志刚。一个中国公民,仅仅因为或衣着蓝缕,或三证不全,或没有工作,更或是其他莫名其妙的理由,就可以被暴力剥夺人身权、迁徙权、财产权直至生命权本身。数十年以来如此非人的制度在明明违法的情况下竟能堂而皇之的存在,甚至成为某些机构和人物的生财之道,而其目的仅仅是为了所谓的社会治安和市容市貌!过去纳粹集中营屠杀犹太人还有自我炮制的种族优劣论,而我们的收容制度根本就不需要理由,理由仅仅是我想,我需要!


  幸好,中国开始苏醒,民族开始觉醒,尽管仅是点滴,尽管还很微弱,但值得欢呼,更需要参与。终于有人向全国人大提出了收容制度违宪的提案,我向他们致以真心的感谢,因为我有那么多兄弟姐妹、父老乡亲们在远方的城市漂泊!如果城市不能为他们提供工作,至少为他们提供安全。收容制度的出乎意料被迅速废除,也许只有一个理由能解释这种迅速——它的罪恶连盲人也不会忽视。



  我也顺便提醒那些怀念收容制度的所谓精英们,任何刚吃过饭的流浪者不会抢劫给他饭吃的人,他更愿意用劳动报酬替代廉价的怜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26 12: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2003年十个热点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26 14: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2003年十个热点

强烈抗议啊,为什么我们海军361号潜艇官兵的英雄事迹没有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26 15: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2003年十个热点

在国内以陆军为第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地方生联盟 ( 沪ICP备10219162号-68 )

GMT+8, 2025-8-4 22:51 , Processed in 0.07426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