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jay 发表于 2005-4-16 19:33:37

在上海

上海求职指南(2005年最新版) <br>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dsgz 发布时间:2005-4-5 阅读:431次 <br>
一、对求职者的要求: <br>
   上海高校林立,其高校数量仅次于北京,加上这几年扩招,本科生满地都是。因此对来上海的求职者来说,要么有好的专业,要么有高的学历,要么就是经验十足。好的学历不如好的专业,好的专业不如好的经历。就目前看来,学金融,财会(高级),保险,环保,外语(精通一门),广告,医药或医疗器械,电子元器件等有经验的人才很走俏。但也不是说本科以下的人才就没有人要,但找工作相对难一些。到民企或私企也还是不错的选择,就是薪水低了点,管理差了点,建议刚来上海还没有落住脚的人可以选择。 <br>
   二、衣食住行: <br>
   首先说衣:上海是全国时尚流行的前沿,在这里你很少能够看到两位穿着同样衣服的人。求职者最好自己带上几套行头,如果在这里买,也有很多地方值得选择,有七浦路,南京路,淮海路,伊美,香港名店街,太平洋百货,东方,港汇…… <br>
   食:吃的还比较便宜,4元便当,一荤三素;5元便当,二荤三素;6元便当,三荤三素这样的小店很多。喜欢吃面条的北方人,这里有很的面食铺,如拉面,炒面,刀削面等价格也不贵在3-10元之间,上述吃饭的地方环境是差了店。 <br>
   住:上海的房价,各位应该也有所耳闻,超贵!租房也超贵,500元以内的房子基本上没有什么装修,更是离市区很远切交通很差的地。内环线以内的房子,梢有点家具的叫简装修,一室的要700-1500左右,二室的就不说了,靠近市中心的旧房子,我看也不用想了,价格绝对在1500元以上,且没有毛坯房给你住,新的花园式房子都是以美金计算,内地人我看也就算了。上海也有10元店,但环境不敢想象,稍好一点点的也要30元/天比租房还贵。所以在上海住房开支是个大头,如果你有朋友在上海就好了,可以先有个落脚的地,否则你得带上足够的RMB。最后,非上海户口最好有暂住证。(没有也没有关系,不过要尊纪守法,一旦出事没有证件你会很倒霉) <br>
推介:上海求职驿站<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shjobhotel.com/>http://www.shjobhotel.com/</a>毗邻上海最大的才市---万体馆和光大,而且入住者都是求职大学生,一天只需十多块钱,便宜安全还实惠。<br>
行:上海的交通偶认为是最方便的,地铁现开通的有3条先,轻轨1条,正在建的可能有四五条吧,票价2-6元不等,主要按路程计。公交车,空调的2元,普通的1元,普通车大部分是投币的。大部分公交车都可以刷卡(交通一卡通),建议求职者,出门准备好硬币。还有各种旅游线路,1-6号线基本上都从市中心到郊区的。上海的出租车行业是出了名的正规,起步价10元,绝对不会带你兜圈。 <br>
   三、求职渠道 <br>
   1,人才市场或职业介绍所:人才交流会基本每周六周日都有,基本上都由人才公司主办且在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方,如:上海体育馆,上海大展览中心,光大会展,虹口足球场,上海图书馆,世贸中心,曹阳路人才中心,中山西路人才中介所等。这些地方也会经常主办专场招聘会,所有招聘是不收门票的。招聘职位上千该没有问题,求职者也不会少。 <br>
   2,网络求职:主要有www.51job.com;    www.jobsdb.com.cn; www.chinahr.com, <br>www.cjol.com, www.job-sky.com   <a target=_blank href=http://home.hao86.com/shanghai.htm>http://home.hao86.com/shanghai.htm</a>(这个网站是一个上海人才网站的集锦,不妨可以多注册几个网站,多投些简历,这可是网络时代带给我们的便利条件,一定要充分利用,相对于一些企业将网上狂发招聘信息当成是宣传企业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投个几十上百份简历应该不为过吧!) 网吧到处都有,价格在2-3元/小时。 <br>
   3,报纸 <br>
   求职类广告主要刊登在《前程》和《人才市场报》,近来好像也有个什么职场指南的读物,《前程》每周一期,每份一元,《人才市场报》每周二期,每份一元。 <br>
   四、联系方式: <br>
   现如今,手机已经不是什么奢侈之物了,在上海的年轻人中没发现哪个人没有手机的。企业如果有需要一般会直接拨打你的手机,所以求职最好拥有本地SIM卡,方便联系。填写简历的时候,最好多留几种联系方式。 <br>
   五、其他: <br>
   1, 注意防盗,上海治安总体来说比较好,但近年来维族小孩做小偷的不少,所以女孩子背包在人多的地方和公交车上要注意。 <br>
   2, 不要有家的文凭,现在网上可以验证文凭真伪 <br>
   3, 求职过程中不要相信报纸中缝或墙壁的招聘广告,如果通知面视的时间是周六周日,也没有必要去;面视的地点是小区住所的不去,因为这类公司一无时间观念二无合法的办公场所。 <br>
   4, 上海不相信眼泪,想混的就别来了;上海滩没有黄金只有机遇;上海是成功人的天堂失败者的地狱;是适合工作的地方不合适生活养老! <br>扎根上海的几条途径! <br>发布者:dsgzsam 发布时间:2004-10-18 阅读:6170次 <br>在上海“扎根”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户籍引进的方式,另一种是通过“居住证”柔性流动。 <br>如何办理外省市人才引进 <br>本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年龄在35岁以下的人员;本市高新技术企业急需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获得博士学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本市紧缺、急需,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具有特殊才能的各类人员,可以申请办理人才引进。 <br>要递交申报材料包括,单位申报报告(包括单位概况、引进理由);工商营业执照(外商投资企业还需要外经贸委批准书)或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的复印件;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登记表、引进人才条件认定证明表;被调入人员原单位同意调出的函件(档案所在地出具);被调入人员的现实表现鉴定书(档案所在地出具)、业务考核情况、近期体检报告(上海区级以上医院出具)、家庭人员的情况;被调入人员在上海落户地的证明(户主证明信、户口簿、房屋权证复印件);其他材料(学历证明、身份证、职称证书、婚姻证明、当地户口簿复印件) <br>办理地点:市区县各人才服务中心 如何办理国内人才《上海市居住证》 <br>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者特殊才能,以不改变其户籍的形式来本市工作或者创业的国内人员,可以申领《上海市居住证》。一般由聘用单位向受理部门提出申请。 <br>申领《居住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国内人才<上海市居住证>申领表》;本人的学历证明、专业技术证书或业绩证明材料复印件(验原件,业绩证明材料包括获奖证书、专利证书、由税务部门出具的个人收入证明等);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居民户口簿及身份证,已婚人员为配偶申领《居住证》的还应提交《结婚证》,验原件);在本市的住所证明复印件(验原件);本市二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健康状况证明。已经签订聘用(劳动)合同的申领人,还应当提交聘用单位法人证书和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和聘用(劳动)合同复印件(验原件)。已经在沪创业的申领人,还应当提交投资或者开业的相关证明复印件(验原件)。 <br>办理期限:7个工作日<br>办理地点: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及有关部门授权的单位 <br>来自上海求职驿站<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shjobhotel.com>http://www.shjobhotel.com</a> :旨在为来沪大学生提供最实惠的住宿 <br>为来沪大学生提供最实惠的住房: <br>
上海求职驿站<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shjobhotel.com>http://www.shjobhotel.com</a> <br>上海驿站----由华东理工研究生创办。旨在为来沪求职、考研的<br>
同学提供最实惠的住处!! <br>加入上海驿站---降低你上海求职的各种开销,减少你求<br>
职的盲目性,提高你的求职成功率,缩短你的失业时间,让你<br>
尽快地融入大上海,同时可以结交很多闯荡上海滩的朋友,使<br>
你在闯荡上海滩的道路上并不会孤单;在这里,你可以获得驿<br>
站专业人士的指导,也可以得到其他会员的帮助<br>
上海驿站旨在为来沪大学生提供最实惠的住处: <br>第一周18元/天,第二周后15元/天,包月则是13元/天;<br>联系电话: 021-64534586 54351239 <br>联系人: 杨同学 王同学 <br>
要求入住者必须是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大学生,否则恕不接待 <br>驿站总部:徐汇区龙吴路五楼503室接待(部队宿舍:从部队龙<br>
军歌舞厅488号大门进入)(位于龙吴路与石龙路交叉口正对面 <br>
近上海最大的人才市场万体馆和光大 只有两站路)<br>交通便利:824、932、144、111、56、733、720、957、龙吴<br>
线、770、714、857等到新龙华站下车;紧挨轻轨石龙路站可达<br>
各人才市场 <br>
上海火车站----地铁三号线----石龙路站;<br>
上海西站-----106公交----上海火车站----地铁三号线----石龙路站 <br>驿站分部:浦东南路978号东泰大楼南楼331号12楼1201室接待 <br>
(地铁二号线东昌路站4号口30米 毗邻上海繁华的东方明珠) <br>交通便利:82、584、583、581B、985、981、983、574、570、<br>
792、796、783、818、339、338、314 、961、607、遂道三线、<br>
泰高线 、陆周线、沪南线等 <br>上海火车站-----584公交-----东昌路站;<br>
上海西站----106公交----上海火车站----584公交----东昌路站<br>驿站二部:徐汇区龙水南路330号<br>交通便利:824、932、、56、733、720、957、龙吴线、770、<br>
714、857等到新龙华站下车;近邻轻轨石龙路站可达各人才市场 <br>
上海火车站----地铁三号线----石龙路站;<br>
上海西站---106公交---上海火车站---地铁三号线---石龙路站<br>上海各大人才招聘市场--交通线路 <br>上海中小企业人才交流中心 地址:大木桥路108号。 <br>交通:17、41、43、45、72、89、104、128、733、814、864、985、931、932、隧道一线、隧道二线。 开放日期:每周六。 特色:以上海45万家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创出“人才超市”品牌。<br><br>浦东新区人才交流中心 地址:张杨路1996号。 <br>交通:130、339、589、609、621、630、638、736、746、772、773、776、777、783、 785、788、814、935巨野路站下。 开放日期:每周六。 特色:浦东新区政府所属人才交流机构主办,是固定市场中投资最大、硬件条件最理想的场所之一,每个展位都配有电子显示屏显示招聘岗位及要求。<br><br>上海人才浦东市场 地址:浦东商城路660号乐凯大厦5楼。<br>交通:3隧道3、4、5、8线;沪南线、申周线、公交01、82、818、981、581B、570、617、783、985路,地铁2号线东昌路站下。 开放日期:每周三综合市场、每周四营销专场、每周六高科技专场、每周日中高级人才专场; 特色:是中国上海人才市场五大分市场之一,开办已近6年,以高科技为旗帜,吸引浦东地区企业及浦东新区常住与流动人口。<br><br>上海人才浦西市场 地址:中山西路620号。 <br>交通:公交57、69、71、72、73、127、224、252、825、829、941、909、925路等。 开放日期:每周二、三、四、六、日举办综合市场,其它日期也有企业招聘信息发布。 特色:1994年中国上海人才市场在此开业,至今已达10年之久,也是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所在地。目前天天“开市”,以机械、建筑、营销为招聘专业特色。<br><br>上海人才光大高级人才市场 地址:漕宝路66号光大会展中心A座三楼。<br>交通:地铁1号线漕宝路站;公交720、721、725、755、763、703、704、703B、704B、754、764、89、43、120、92、42、138、149、122、218、07、50、徐闵线、沪松线、沪莘线等。 开放日期:周三、周六、周日。 特色:以营销、管理、技术类人才为主,主要为外企服务。<br><br>新发现常设人才市场 地址:漕溪北路1111号上海体育馆。<br>交通:地铁一号线上体馆站、大桥六线、隧道二线、明珠线;公交07、15、42、43、49、56、73、89、92、104、111、120、138、524、526、704、718、720、721、754、764、808、820、824、847、857、872、826、827、832等。 开放日期:周六、周日、周一。 特色:3000平方米营业场地,是上海固定市场中面积最大的场馆,每周六设展单位平均达300家左右。<br><br>上海人才虹口市场 地址:东江湾路444号虹口足球场。<br>交通:公交18、21、52、70、97、101、139、933、231、川虹线、829、旅游10号线、轨道明珠线(虹口足球场站)等。 开放日期:周六、周日、周一。 特色:以公司职员、技术人才以及应届生为对象。<br>之源人才市场 地址:愚园路1118号。 交通:地铁二号线、13、20、44路公交。 开放日期:周六、周日、周三。 特色:由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等主办,毗邻中山公园商圈和“数字长宁”多媒体中心,专业色彩强烈。<br><br>上海青年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地址:汉中路188号上海青年文化活动中心二楼。<br>交通:地铁一号线汉中路站下、128、104、13、41、46、54、58、63、95、106、109、114、117、223、234、573、584、723、741、833、835、844。 开放日期:通常周六开放,逐步过渡到每周六、日开放。 特色:隶属共青团市委,邻近上海火车站地区,人流量大,流动人口多,经常举办青年类主题交流活动,也是上海人才培训广场所在地,以外贸、营销、建筑业及灰领人才为主。

homjay 发表于 2005-4-16 19:34:29

Re:在上海

<br>
原创:如何在上海求职<br><br>
找工作是心理、生理上的一种磨练。<br>
找工作要耐得寂寞,耐得漫长寻找、等待中的无聊。<br>-------卧月眠云《上海求职笔录》<br>
<br>
来之前的准备:<br>简历、推荐表、协议书、证书、背包、手机、书<br>先作好自己的简历并将简历和相关的东西复印20份吧。上海市面上的复印费是<br>
一般是5角一张A4。打印就不是很清楚了。但在上海比较偏的地方和学校里面打印和复印很便宜,呵呵,比在我们学校里的还便宜,在交大打印3角,复印1角。<br>书、和你想应聘的岗位相关的技术书。为什么我要提到书呢,一般单位都要三次面试其中必定进行技术方面的测试,有的是笔试、有的是当场口试。如果你不想在笔试中淘汰的话最好带相关的书来随时复习复习,也可以在无聊中打发时间,同时也能增加自己在笔试中的成绩。<br>
例如:你应聘unix下c软件工程师,那么你要知道的unix的基本命令、及c语言的一些基本东西,还用数据结构里的链表、排序、查找的知识。<br>
1。住:<br>来上海住的地方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有同学亲戚朋友可以投靠的话,尽量<br>
住在他们那里,这时候不要考虑面子上过不去的问题,如果有他们的帮助的话,我想<br>
你在上海找工作可能少走很多弯路。<br>假如你没有以上的人员,那也没有关系,你可以找一些价格便宜的旅店住,<br>
象华东理工研究生在龙吴路上办的上海求职驿站,一天最低13元,还可以和其他求职的人一起交流经验,也能从那里得到一些招聘会的消息。<br>还有一些家庭旅舍的房子(上海的老房子,也就是贫民窟呀),当初我和同学<br>
一起来找工作时,住的是一家招待所,也是很旧的平房,下岗职工办的,一天15元,<br>
三个人住一间房子,里面除了三张床。一张桌子,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呵呵,只有<br>
一个台比较清楚,在淮海西路上离交大徐汇校区三号门3分钟的路程,和对面的高楼大<br>
厦比起来真是鲜明的对比啊。家庭旅馆的房子是上海本地人的老房子,在我眼里就是危房呀,幸亏上海不象昆明没有地震,呵呵,如果你想租一个月的话你可以和他们讲价。<br>如果你想租房子,那你就在网上找找吧,上海热线的租房网站rent.online.sh.cn 交大的bbs你也可以去看看。不过上海租房子一般是租三押一。<br>
2。吃:<br>如果你去过的地方很多。呵呵,那吃饭不会怎么挑剔吧?在上海找工作,吃饭确实是件大事,拿一起找工作的同学的话说,在上海能吃饱就很不错了!,呵呵,虽然夸张点,但也差不多,比起昆明来,上海不仅是房价离谱而且饭价也太贵。<br>早上,我们吃过吃包子,馄炖,喝过豆浆。中午晚上,炒饭、面条、盒饭、盖交饭(听说过没有?呵呵)如果你能在大学里吃的话,还是比外面好的多的。<br>
<br>
3。行<br>首先你要有张上海市区的地图(必备),如果还有一本详细的上海地图手册的话(我也有一本上海地图手册,里面大部分高楼大厦都有标记),那就更好。<br>我们出去最多的是作地铁和轻轨。上海有地铁一号线(莘庄--火车站)地铁二号线(中山公园--张江高科技园),轻轨(上海南站--江湾)。<br>如果你不想带很多硬币零钱的话,那就买站交通卡(100元的卡工本费用30,可以退还),上海的公交一般空调车是2元,非空调的一般是1元或1.5元。地铁轻轨按距离远近一般是3元左右。<br>
<br>
4。招聘会<br>一般举行招聘会的地点有:上海八万人体育馆、光大会展中心、上海展览中心、还有其它的一些地方招聘会的时间一般都是在星期六、日。<br>招聘的报纸你也以在招聘会上买也可在报摊上买。前程无忧的招聘报纸、职场指南都是1元1本。<br>网上的招聘网站不用我说大家也能知道吧.www.51job.com www.zhaopin.com www.chinahr.com<br>
<br>
5。网吧<br>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停电是件痛苦的事,而不能上网恐怕是要抓狂了。上海的网吧都装有什么网吧管理软件和公安的监控软件。而网吧的价格一般是3元/hour,你可以找到一些条件差点的2元/hour如果幸运的话能碰到1.5元/hour。比较正规点的网吧在上海叫做公众电脑屋。<br>
6 面试的流程<br>一般公司都是先在招聘会上或网上收集简历,合适的话通知你去面试<br>有的是先作性格测试题(像小日本和台资企业)和技术题。<br>然后技术人员面你,问些技术的问题,如果合适的话<br>技术部的负责人面试你。<br>最后和人事部(或老总)的谈待遇问题。<br>

homjay 发表于 2005-4-16 19:35:02

Re:在上海

<br>2005年上海就业前景调查 <br>
 正值招聘求职旺季,一拨拨求职者满怀希冀、背着厚重的行囊从天南地北闯进上海这个充满机会和挑战的大都市。一时间,人才交流会上人头攒动。当他们在人才市场中寻寻觅觅时,脑海里转着一个又一个的问号:上海的职业门槛有多高?我是否具有足够的竞争力?究竟什么样的人才受到申城用人单位青睐?2005年,求职上海又会有哪些新的变化和机遇? 解答这些问号能使求职者事半功倍,于是我们从就业门槛、就业机会以及就业政策信息三个方面为求职者打探上海才市行情,传递求职信息。 <br>
  2005求职上海 <br>
  环境篇:上海的门槛有多高? <br>
  户口曾是外来人才进沪求职的一道槛,当户籍的枷锁逐渐被打破之后,上海还有门槛么? <br>
  户口、职称隐退——— <br>
  显性“硬”门槛已成过去 <br>
  曾几何时,“限本市户口”是外来求职者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没有户口、职称等“硬”条件,纵使才高八斗,也别想迈入上海这扇大门。如今这些都已成为历史。无论在政策层面,还是在人们的观念里,除非特殊行业特殊领域的特殊要求,户口和职称等“硬”条件都不再是求职的必要条件。 <br>
  政策的逐步放开,使得申城用人单位得以广开纳才大门。从《上海引进人才工作证》到《引进人才实行〈上海市居住证〉制度暂行规定》,户籍的作用被逐渐取代,去年10月,居住证的适用对象从原来的引进人才扩大到“在本市居住的非本市户籍的境内人员”,凡在沪签有半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或办理了工商执照,同时又在上海拥有产权房或签有半年以上房屋租赁合同的外省市人员都可以提出申领。持有居住证的外来人员享有更多的“市民待遇”。户籍政策的逐步放开,为外地人才来沪就业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少了“身份”上的担忧。 <br>
  用人单位的择才观念伴随政策的放开也在逐步转变。记者对申城各大招聘会、招聘网站、招聘类报纸上的招聘广告做了一番研究,发现用人单位在职位要求中明确注明“需本市户口”的已经成为“极少数派”。一场招聘会有上千个职位,要求本市户口的不足5%。而在中高端的人才中介、猎头市场,用人单位在人才选聘中已经不再关心户口、职称。中华英才网一位有着多年经验的猎头顾问告诉记者,由于办理居住证、人才引进等渠道十分便捷,外资企业很少对应聘者的户口有所要求。在人才选择过程中,对本地、外地人才都用同一标准去筛选,即以能力高低决定录用与否。 <br>
  技能、学历、情商突出——— <br>
  隐性“能力”门槛无所不在 <br>
  政策放开给每个求职者创造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但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获得机会。 <br>
  “招聘:房地产经纪人,要求:本科以上学历,英语六级,熟练操作计算机,社会实践经验丰富,对房地产行业有兴趣。”这是近期某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上一则普普通通的招聘信息。“房地产经纪人不就是房产中介么,只要能卖出房子就好,为何一定要‘本科以上,英语六级?’”现场一些毕业生发出这样的疑问。招聘人员这样回答:“因为我们的客户很多都是高级人才,倘若业务员的素质跟不上,根本无法与客户沟通。”这只是招聘市场上一个极其普通的例子。 <br>
  人才的自由流动正在使上海成为一个巨大的人才集散地。据上海市人才中介行业协会年度统计汇总显示,2004年上海固定人才招聘会共举办798场,全年提供岗位数共605788个,而进场人数竟高达4667568人次。按照这个数字做个简单计算,一个岗位至少有七到八人竞争。当庞大的求职人群围绕就业岗位展开激烈的竞争时,隐性的“能力”门槛无所不在。 <br>
  如今,“大专以上学历、1~2年工作经验、熟练操作计算机、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已经是人才市场上文职类岗位最基本的招聘要求;而技术类职位“有相关专业背景、2~3年工作经验,熟练使用相关的技术、操作工具”则成为“最低”条件。东方控股集团人力资源经理屈辉认为,对于求职者来说,所要跨越的“能力”门槛,通常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 <br>
  1、专业技能。主要是工作所需的技术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 <br>
  2、学历。除非纯粹体力劳动,否则大专以上学历几乎是“最低水准”。还包括外语能力等。 <br>
  3、情商。通常包括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 <br>
  机会篇:上海需要何种人才? <br>
  如今各类人才排行榜、热门人才榜很多,可究竟何种人才为上海所需?以下是本报记者从人才市场采访来的第一手信息。 <br>
  两类人才需求量最大 <br>
  1、营销人才 <br>
  营销及相关销售人才始终稳居上海各类人才需求排行榜之首。这也难怪,各行各业无不需要营销,能为企业&quot;攻城掠地&quot;直接带来利润的优秀营销人员是企业常年招募的对象。此外,营销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也是空缺较多的原因之一。从具体的职位上来看,普通的一线销售人员和业务代表需求量最大,其次是销售经理、区域销售经理等中层销售管理人员。 <br>
  常来说,除了某些专业性较强的行业,如医疗、金融等之外,大多数企业在招募营销人员时比较务实,着重考察的是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营销经验、沟通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等,而对应聘者的学历等要求则相对比较宽松。 <br>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对营销人员的要求正在逐步走向专业化,职位细分渐成趋势。以工作内容来细分,企业可能招募谈判人员、项目销售、售前售后等等;从职责岗位来分,企业需要区域经理、大区总监等等。营销人员的职能划分日趋精细,对应聘人员的专业、能力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用人单位需求的并非单纯的“跑街先生”,而是具备一定行业背景、掌握营销专业知识和技巧,既懂技术又懂营销的复合型人才。 <br>
  2、IT技术人才 <br>
  根据上海市劳动部门的统计数据,2004年IT业招聘人数10.1万。2005年IT技术人才供需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在一段较长时间将成为市场支柱。信息技术的全方位应用催生了大量的用人需求,需求量明显呈金字塔型分布:高端的管理人员需求量较少,中端的研发设计销售人员略多,低端的开发、操作人员需求量最多。最为紧缺的是一大批能够在IT高技术平台上熟练从事大量重复性操作的技术工程师。对他们来说,熟练的编码能力、规范化的编程意识和软件工程概念比创造性更为重要。 <br>
  三类人才眼下最难寻 <br>
  1、新兴行业技术人才 <br>
 集成电路、游戏、生物医药等这些新兴行业急需专业技术人才,而由于行业发展时间较短,人才储备明显不足,形成了明显的供需缺口,且在短时间内难以明显缓解,现有人才往往成为众多企业“挖角”的对象。此类人才来沪求职,相信也是饭碗不愁。 <br>
 2、高层次人才 <br>
 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高层次的管理、市场、技术人才都是企业急需的对象。所谓的高层次,通常意味着扎实的专业背景和行业知识、长期积累下来的丰富的从业经验、集多种技能于一身,并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即便是在某些人员相对饱和的行业,企业对高层次人才也是求贤若渴。 <br>
  3、高技能人才 <br>
  高技能人才稀缺,高薪难觅技师。最近3年上海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总量不断增加,而增量主要集中在中高级技能人才尤其是具有技师以上资格的高技能人才上,岗位需求每年增加50%以上。然而,目前市场上无技术等级的求职者在整个求职者队伍中仍占较高比重,超过55%。有高级证书者仅有3.5万人,是市场需求7.8万人的45%不到。与之相应的是,用人单位开出的工资价位也呈几何级数增长。高技能人才沪上就业前景广阔。 <br>
  “灰领”人才受欢迎 <br>
  上海市劳动部门提出的所谓的“灰领”人才,是强调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相结合,动脑与动手能力兼具。在如今的招聘市场上,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越来越鲜明地体现出“灰领”特征。技能是用人单位首要关心的,“做过什么工作”、“负责过什么项目”、“会做什么”往往是最至关重要的;其次才是专业背景、学历等其他方面。对于求职者来说,展现自己“能做什么”是应聘时应当把握的首要原则。 <br>
  学会分析你的职业“小环境” <br>
  市场大势是求职的风向标,而对于每个求职者来说,要想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学会分析个人的职业“小环境”,趋利避害、找准方向更加重要。 <br>
  赫敦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张建勤给外来求职者提出了两点建议: <br>
  理性分析市场,找准职业定位 <br>
  不了解市场是很多外来求职者在择业中遭遇的困惑。由于缺乏对当地的经济、人才市场、信息渠道等方面的了解,外来求职者在择业中往往比较盲目。对于那些初次来沪的求职者,建议他们先做做“功课”,了解一下市场行情,再结合自己目前的情况入市求职。 <br>
  另外,多数人在求职中总是喜欢趋热避冷。建议对于热门行业、热门职业的追逐,要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个人能力来综合考虑,只有找准职业定位,才能提高求职的针对性。 <br>
  提高综合素质,加强技能培训 <br>
  从目前上海的市场需求趋势来看,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专业知识丰富的复合型人才最受市场的追捧。在这样的市场需求背景下,外来求职者应该在找准求职定位的同时,牢固树立起市场就业和终身学习、终身培训的观念,通过参加必要的技能培训和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求职技能,形成自己的求职优势,提高适应劳动力市场形势适时转换职业的能力。 <br>
  政策篇:哪些变化将影响饭碗? <br>
  政策的变化总能给市场带来深刻影响,2005年里,哪些劳动人事政策上的变动会对人们求职、就业产生影响? <br>
  哪些新动作值得关注? <br>
<br>
<br>
<br>
  ●《上海市促进就业若干规定》即将出台 <br>
<br>
<br>
<br>
  《上海市促进就业若干规定》已列入今年市人大的立法计划,最近市人大常委会对立法草案作了第一次审议。草案具体涉及加强政府对促进就业的宏观调控、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强化职业培训、扶持开业创业、实施就业援助、控制就业岗位流失和促进劳动者就业观念转变等方面的内容。《规定》的出台将给就业领域带来更多的利好政策。 <br>
<br>
<br>
<br>
  ●“上海公共招聘网”呼之欲出 <br>
<br>
<br>
<br>
  上海劳动部门将构建新的“上海公共招聘网”,整合全市职业介绍所以及现有的“专业人员招聘网”的相关信息,并加强后台的管理与服务,更大更全的信息库将进一步畅通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渠道,求职者查找招聘信息更加方便快捷。 <br>
<br>
<br>
<br>
  ●劳动监察重拳出击   2005年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举措更多更细,对用人单位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将加大。企业欠薪欠保、中介机构欺诈劳动者等违法行为已被列为重点检查内容,同时将对用人单位招聘员工、合同订立、规章制度、工资发放和社会保险的情况进行全面和主动监察,充分利用举报电话、网上举报等手段提高监察效率和行政执法能力。<br><br>解读2005年上海“求职地图” <br>
  春节过后,即将进入新一轮求职高峰。为进一步引导求职者的求职和就业,上海市职业介绍中心对近一年来本市招聘岗位和应聘人员的区域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发布了分析结果。这也是本市(上海)首次对就业市场的岗位区域分布情况进行详细分析。<br>
  中心区板块:岗位量居全市之首繁华的商业街、健全的社会基础设施和便利的交通等等,使由黄浦、卢湾、静安、长宁、徐汇组成的中心城区相比其他板块更热。市中心区单位发布的岗位数为31.6万个。仅徐汇区就发布了10.5万个岗位,占全市的10%,其他四区的岗位发布量也都在4万左右。中心区单位发布的岗位中大部分是服务行业的岗位,这与城市发展规划、城区功能定位大有关系。<br>
  职业指导专家指出,市中心板块的岗位多,但竞争也相对激烈,尤其是专业人员招聘岗位,平均每新发布一个招聘岗位就有5—6人应聘。专家预计2005年市中心的岗位仍将受到求职者的关注,建议那些已在中心区职场寻觅了很长时间的求职者可适当考虑去其他区域寻找机会。<br>
  东南板块:浦东新区继续领跑与中心区岗位提供数量相对平衡的结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南板块中浦东新区独领风骚,岗位发布数远超其他区县。据统计,东南板块浦东新区、南汇、奉贤三区共发布岗位数为23.9万个。仅浦东新区就发布了17.1万个岗位,占东南板块所有岗位数量的71.5%,占全市的17%,居各区之首,岗位数量远大于毗邻的两区。这是由于近年来浦东新区重视利用大区优势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上海高新技术产业新高地,金桥、张江、外高桥已成为先进制造业集聚的地区,陆家嘴中央商业区也已成形。<br>
  职业指导专家在认可浦东新区是求职热点的同时,也建议求职者可适当关注东南板块其他两区的岗位,特别是要注意到大小洋山深水港、临港新城和奉贤工业园区的建设,将进一步带动这两个区就业岗位的增加,整体前景看好。<br>
  西南板块:松江专业人员供需两旺西南板块松江、闵行和金山三区共发布岗位数13.1万个。其中闵行和松江发布的岗位都超过了5万个,需求量比较大。值得关注的是三区的专业技术管理岗位应聘“热度”相差很大,松江的平均岗位应聘人次为5.1,在全市也在三甲之列。而闵行为4.2,金山为3.1.松江的岗位为何如此受专业人员的青睐?<br>
  专家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方面松江大学城的应届毕业生正值求职高峰,受区域因素的影响,他们自然也更多关注松江的岗位。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松江、闵行等地区经济增长较快,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产业能级不断提升,特别是这些地区注重发展先进制造业,创造出很多有吸引力的岗位,受到了全市专业人员的普遍欢迎,因而出现供需两旺的态势。专家建议本市的专业人员可适当将注意力从西南板块向西北、东北等竞争相对较小的地区转移。<br>
  西北板块:郊区岗位可适当关注五大板块中,岗位发布量最为平均的是西北板块。普陀、嘉定、青浦三区共发布招聘岗位11.1万个,普陀区的岗位稍多,但总体相对平均。<br>
  从招聘岗位所属的岗位类型来看,由于临近中心城区,普陀区的岗位也带有中心区的特色,以服务行业为主。而青浦、嘉定的岗位主要是制造业的。其中,嘉定的汽车制造业已产生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嘉定依托汽车城的建设,已形成了集汽车制造、销售、维修、服务等相关产业于一体的产业链。职业指导专家指出,郊区是上海新世纪城市发展的重心,也是上海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承载空间,建议求职者可适当关注。<br>
  东北板块:现代服务业岗位前景看好2004年,由闸北、虹口、杨浦、宝山和崇明组成的东北板块共发布了20.6万个岗位。就业机会还是比较多的,尤其是闸北、虹口、杨浦等外环线以内的城区招聘岗位都在5万左右,在全市范围内亦不算少数,但求职竞争相对平缓。职业指导专家十分看好东北板块的发展前景,东北板块被喻为申城的“创业热土”,其中,虹口区劳动保障部门正在开展“网上创业”、杨浦正在建设创业者实训基地,随着市场需求潜力的逐步挖掘,东北板块的岗位成色也将逐步提高,会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岗位将逐步增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