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大南门说起 转自学妹的文章!又回到校园了1
一、序言 <br>这是一些记忆的碎片,如同天空下片片散落的雪花。我想把它拾起,拼凑成一个时代的缩影…… <br>
许多时间以后,我总会回忆起这片土地,而每当回忆起这片土地时,首先印入脑海的总是那最熟悉的交大南门。关于这个时代的故事,就从交大南门说起吧。 <br>
南门是离我们宿舍最近的校门吧,正对着学校里最大的会场——思源活动中心,记得那上面的几个大字还是江主席题的。出了南门,是一条很小的巷子,巷子里是各种陕西小吃。有一家秦镇凉皮,好像是这个名字吧,记不太清了,因为我是不大爱吃凉皮的。还有那时非常火热的老赵烤肉,每到天黑,老赵烤肉的店里店外便会聚满各色的交大同学,一边津津有味的吃着冒着热气的烤肉,一边谈天说地。不过,这些店我都不怎么去的,我去的多的还数川菜馆和重庆菜馆,也许因为我最中意的还是米饭的关系吧。 <br>
记得最初我踏进交大校门的时候,对这个南门是一点也没印象的。因为我是走北门进去的,北门是交大的正门,也是让我决定报考交大的第一原因:上高中的时候,在《中学生数理化》上看到北门的倩影,惊讶于她的美丽,也勾起了我要进去看一看的愿望,从此便执意要上交大。现在想来,那是多么单纯的愿望啊。 <br>
<br>
二、懵懂 <br>
第一次走进交大,乘坐的是校车。从北门进去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饮水思源”那里的喷泉,然后便看到了腾飞塔下的喷泉,所以,第一印象全是与喷泉有关的。之后便找到宿舍,那时的女生楼是21、22、31舍,我住22舍二楼。宿舍很拥挤,小小的空间里住了7个人,加上是火热的夏天,大家有些透不过气来。在这里,认识了最初的舍友,也是同班同学,7个人中有6个是我们班的,而我们班也只有6个女生。 <br>
刚进大学的我们,可谓是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孩。不会上网,不会喝酒,不会吹牛,不知QQ为何物…… <br>
我上的是一个奇怪的专业,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真的是很奇怪:日语专业,还叫科技日语,以致于很长时间我也没弄清楚日语和科技日语有什么区别。我们专业一个年级有两个班,共二十八个人,十三个女生。虽然女生还是不如男生多,但是在交大这个男女比例相差悬殊的校园,我们班的女生算相当多了,有6个呢。这个情况在我进交大之后的一个星期内就清楚的知道了,那时候不明白,高中的时候似乎没人关心男女比例的问题,上了大学怎么就成了大家第一个谈论的问题呢。 <br>
举行完开学典礼等一系列的迎新生活动之后,便开始了大学的第一堂课,第一堂是高数吧,记得上课的是位女教师,声音很甜美的那种。我自己感觉是从这堂课开始,我慢慢真正的融入交大的生活。开始认真的用眼打量周围的环境,用心思考身边的世界。 <br>
时间过得飞快,不久就到了国庆长假,这是盼望已久的假期,是高中三年从来没有享受过的。而且这次正赶上50周年国庆,学校里是一派喜庆的气氛。印象最深的是腾飞塔下的喷泉,晚上开了夜光灯,非常漂亮,塔下还用插花插成了一只孔雀,栩栩如生。我和同班的4个女孩一起,拍了很多照片,只是,在漆黑的夜空下,我们的脸有些模糊不清,但是笑容却是真实的流露在脸上。 <br>
国庆的当天,我们5个人一起,去了钟楼,去了世纪金花广场。那天没什么阳光,天空笼罩了一层薄雾,雾气中的钟楼有着朦朦胧胧的美丽。这时候的西安已经有些许凉意,我们在这个微凉的早晨,漫步于东大街的街头,5个背着背包的女孩,从大差市走到钟楼。累了,于是便在钟楼旁的楼梯上席地而坐,拿出早准备好的面包、饼干、矿泉水,边吃边聊,聊到高兴时也会毫无顾忌的大笑,弄的行人以异样的眼光打量我们。吃饱喝足,我们重新漫步。不知怎么就逛进了一个挺豪华的大厅,掏出相机正要拍照时,来了几个身强体壮的保安,硬是把我们赶了出来,同学忿忿不平,不过,也无可奈何,临出门的时候,一位同学还非常有礼貌的跟那位保安说了句“さようなら!”那保安有些抱歉的望着我们,我想他是把我们当日本人了吧,我第一次看到国人对中国人和外国人的不同态度。不知怎么,突然对学外语有了一种厌恶,这种厌恶一直陪伴我到毕业,因为这样的心态,我一直不曾努力的学习日语,因此日语水平一直处于下等,直到现在,而且我想将来还是。 <br>
<br>
三、逃课 <br>
渐渐的,我们熟悉了大学生活,同班同学也有了一些了解。几个月里,我们都延续着高中时的习惯,上课不迟到,不逃课,晚上自觉的上自习。日子一成不变的过去,梧桐道上的落叶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有规律。 <br>
平静如水的日子,突然听说同班的一个男生——叶星决定了去新加坡学习。在我眼里,新加坡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国家,能去那里,虽不是梦寐以求,却也是快乐无比。公费出国,应该是喜事才对,但是我们班里还是笼罩了厚厚的离别的忧伤。 <br>
叶星在去新加坡之前,先得回家,火车是晚上的,偏偏那天晚上有课。我们下定决心送他去车站,但是请假没通过,任课老师一脸严肃的说:“要去只能去一个,其他人留下上课。”怎么办?先上课吧,我们一行大概有10多人,在教室后面找了个位置坐下,课上了二十分钟不到,实在坐不下去了,于是大家作了上大学以来最难下的决定——逃课。我们猫着腰,悄悄的溜出了教室,直奔火车站,一路上,好几个同学仍然胆战心惊,想万一老师发现怎么办。 <br>
事实上,老师还是发现了,且最后要我们去补上了那堂课。不过,这是后话。 <br>
我们赶到火车站的时候,已经在检票进站了,匆匆忙忙的买了站台票,上了站台。记忆中,这是第一次上站台送人。虽说不是客流高峰的季节,但是火车站依然挤满了南来北往的人群。一张张行色匆匆的面孔,在眼前流动。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们终于找到了叶星所在的那节车厢,离开车时间还有10分钟,大家不停的重复着祝福,一遍又一遍,也许这个时候,谁都找不到别的话语。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火车就要开动了,叶星无限留恋的进了车厢。我们都明白,这是一次永别,今后的日子,人海茫茫,要想再相遇,已经没有必然。大家的心情也许一样,也许不一样,但在这一刻,我们都默默的望着叶星,没有一句话。列车缓缓启动,车里的叶星突然站起来,转过身,紧贴着车窗举起一张白纸,白纸上几个清晰的大字“我永远爱你们!”字的笔画有些弯曲,完全不像叶星平时的字迹。强忍着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我们也永远爱你!”十几个人异口同声……列车越走越快,我们在站台上奔跑,直到终于赶不上列车的速度。望着列车远去的方向,剩下的,唯有祝福。 <br>
后来,这一次逃课的经历成了我们永恒的记忆,我相信,到现在,当时的情景每个人都记忆犹新。 <br>
<br>
四、舍友 <br>
其实,我们班的同学有一些我到毕业都不甚了解,也许是大学里特别的气氛吧,同学之间不再和高中那样交往频繁,朋友不再和高中那样形影不离。或者是因为人的慢慢成长,我们需要更多的独立。 <br>
不过,幸运的是,我们班的女生们关系都不错,尤其在我们宿舍。我很清楚的记得这个日子——大一的12月11日,我们搬进了新宿舍,4人一间,我们宿舍集中了班里的4个女生,还有两个遗憾的被分进了另外的宿舍。 <br>
新居给了我们足够大的空间,它的宽敞与明亮甚至让住惯了拥挤房间的我们不太适应。搬进新居的第一件事便是选一个新的老大,因为原来宿舍的老大分进别的房间了。最后决定按照年龄来选,于是来自陕西的阿洁便当仁不让,成了新的老大,只是,这个老大最后也没有得到推广,因为我们习惯了称呼以前的老大为“老大”,以前的老大就这样一直被我们称呼着,直到毕业,大家各奔东西,但是老大的形象依然深深的印在心里。遗憾的是,现在的我没有了老大的音信,不知道她现在身在何方。 <br>
阿洁虽然没有成为新一代的老大,但是,在我们这个宿舍,她是确确实实的老大。因为她的成绩让我们望尘莫及,四年来一直如是,后来,她也是我们宿舍唯一一个读研究生的,现在应该还在交大的某间自习室苦读吧。她对学习的热忱是我们最最羡慕的,我总想我怎么就不能和她一样呢,我怎么对学习就爱不起来呢?这个问题到现在我也没有答案。另外,还有阿洁的美丽,都说女大十八变,这句话在阿洁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大一刚进校门时的她一头短的不能再短的短发,戴着黑边眼镜,还有一点点胖,整天除了看书就见她睡觉。一晃一年过去,她不仅人瘦了,也变漂亮了,头发也长长了。只是,我一直觉得阿洁有些许的高傲,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男生暗恋又不敢表白呢。 <br>
在我们宿舍数阿洁和林晶关系最好,她们几乎形影不离,关系密的让人羡慕,让我和另外的姐妹海若想插根针都插不进去。林晶也是一个酷爱学习的女生,只是不及阿洁那么认真吧。她有一句名言:人生在世,吃是最快乐的!可见,她对吃有多执着。这也是我和她最相通之处,在交大东南门和南门的小吃店悄悄兴起的时候,我们便经常一起去吃沙锅、盖浇饭。我想,那些小吃的兴起,少不了我们两个的功劳。记得有一次下大雨,我们踏着泥泞,撑着雨伞,走了近一公里路找我们最爱吃的那家餐馆的蚂蚁上树。那是一次最难忘的关于吃的记忆,每当下大雨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当时的情景。 <br>
海若是我们宿舍年龄最小的一个,却是最高的一个,一米七五的身高让许多男生望而却步。也许因为有了她,让我们班的好些男生做梦都想长高呢。海若有一张超级妩媚的脸,让我有时候都想偷偷的多看几眼。海若和我一样,是不怎么爱学习的那种,不过,我们也不是天天偷懒,毕竟还是坚持过了日语一级,拿到了一个双学位吧。海若是思想比较前卫一些的那种,喜欢的音乐、喜欢的装扮……都是较新潮的那种。不过,她最后也选择了小女人的为爱停留,任老爸老妈怎么反对,她还是为了男朋友留在了西安。这一点,是许多的现代女孩做不到的,我们都很佩服她的勇气与决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