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star1228 发表于 2005-2-12 14:31:34

[转帖]相差三十岁,意味着什么?

五十与二十,注定了什么? <br>
<br><br>
<br>安雅静静地整理着行李箱。 <br>
<br>
明天早上十点的飞机,她要去德国念书了。 <br>
<br>
他,静静地站在卧室门口,斜倚着门框,又是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br>
<br>
安雅一边整理着衣服,眼里的泪水已不知不觉地流了出来,原本想好要在他面前坚强的,可现在,什么都不是了。她,任由这泪水决堤而侵。 <br>
<br>
她欠他,还是他欠她。谁也说不清了。只知道这是一场原本就不应该有的爱情,年龄的鸿沟所带来世俗压力是他们最承受不了的。 <br>
<br><br>
<br>
他,是一个商场摸爬滚打二十多年的男人。年轻时去了英国留学,学成后回来经商。匿商之后,现在在一所大学里教商务课程。前半生打下了现在的家业。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汽车,还有一个比安雅大一岁的女儿,在英国念书。说起家庭,他没有,唯一的只是他的那个女儿。 <br>
<br>安雅,两年前毕业,毕业后进了一家汽车公司做销售,现在也已经在业内是个小有名气的 supersales 了。 <br>
<br>安雅和他的认识,也许是上主故意安排的插曲。两年前,安雅还在一所大学里念商务课程,他那时已经弃商从育,回到了教育这块,凭他的商场经验在大学里教商务实务。 <br>
<br>能在商场上立足的男人大多都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是一种精明,或是一种霸气,他能吸引女人的不仅仅是所拥有的财富。更多的,或许就是他们耐人捉摸的感觉。他们能很好的拿捏女人;他们懂得欣赏女人,也很尊重女人;他们能猜透女人心中的小九九,但不会伤害女人;他们能给女人其它类型男人不能给的善解人意,能够温存到女人的心里去。每周他给安雅那个班上两次课,每次都上一个上午。安雅很珍惜每周的这两个上午的时间,每次都是眯起眼,细细的静静地欣赏着她面前的这个老师。 <br>
<br>安雅明白,这叫做“崇拜”。她在室友面前也毫不掩饰,打他给他们第一次上课时起,安雅就大胆的说自己喜欢这个 BEC 老师。 <br>
<br>他给安雅他们这群学生上课,努力地想以他的方式来教学,可这群孩子们似乎个个都显得很慵懒,懒得理睬每一个问题。安雅明白老师的难处,可她不想太惹眼去主动地回答问题,或许这样确实可以多一些与 BEC 老师的交流,但安雅只想静静地看着他,只是静静的呆在一个*窗的小角落里,眯着眼,安安静静的。 <br>
<br>在他眼里,她是一个安静的不愿多理睬人的小女孩儿,大大的眼睛里既有天真,又充满着倔强。每次上课总是看她静静地趴在*窗的那排座位上,一个人。天气好的时候,太阳光照在她的脸上,把大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神游的老盯着一个地方。她的眼睛有些下凹,有些像西方人,五官很漂亮。在他眼中,安雅是个漂亮的女孩。 <br>
<br><br>
<br>他每次来学校,是开着自己的车来的,在学校他有一个自己固定的车位。每次早晨,他总是会很准时地把车停妥,然后去自己的办公室,泡上一杯热咖啡——这是他从商时留下的习惯,夏天时他会改喝冰咖啡。 <br>
<br>安雅是学校学生会的主席,是个能干要强的女孩子。她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对学校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很不屑。她知道学校管理层的那些芝麻谷子的事儿,迂腐地没有必要去理睬,她是这么认为的。 <br>
<br>作为一个商人,他很不习惯这所学校的为事方法,在很多地方觉得很难与学校的那群“高层”交流。但曾为商人,他认识“忍”这个字。至少是在这个学期所有课程结束前。“话不投契半句多”,他不屑与这群人“辩理”,出于责任,他觉得应该把这学期教完,然后不来这所学校兼职——他有自己的专职学校,来这所 N 学校也是开学前临危受命,替朋友顶一个学期。 <br>
<br><br>
<br>安雅知道他没有妻子。有一次 BEC 课他没有来,老师通知说 BEC 老师生病了,那两天安雅心里很烦躁,说不出的感觉,似乎有些超出了“崇拜”的范围,因为她不会为了哪个崇拜的明星生病而心慌成那样。安雅告诉自己,道理很简单呀, BEC 老师是现实中的人,而大明星们却是触摸不到的,自己的这种烦躁只是心理上的一种正常反应而已,没什么的。 <br>
<br>
第三天他来了,穿了一件淡粉红色的衬衫,可精神不像以前的他了——有些萎靡。安雅透过办公室的玻璃,看见了他。上课前,他进了教室然后坐下,抱歉地和大家打招呼,……说到自己感冒的前一天招呼了两个以前生意上的朋友,累了,然后晚上回家,半夜里觉得认实在是受不了了,后来一个人开车去的医院……这是安雅他们上 BEC 课之前的固有特色,老师或是学生都可以在正式上课前大家相互随便聊聊,可以是很舒适的,很平常的,然后轻松的进入今天的主题。安雅别的都没听到,唯独对“后来一个人开车去的医院”这句话印象很深。又联想到了以前他和大家聊时,总是很多次提到他的女儿,他很爱他的女儿,可从来没有听他说起过他的家庭——他的妻子。安雅推断,他的身边没有照顾他的人。 <br>
<br>那一整天,安雅过得很开心。 <br>
<br><br>
<br>安雅很像一个人。其实他从一开始就有了这种感觉,但说不清她是谁,至少在脑海里隐隐约约总是有那么一种模糊。大概是见过的人太多了,安雅只是自己的一个错觉而已,他是这样告诉自己的。 <br>
<br><br>
<br>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当你在人群中突然抬头,辨出了一种特殊而熟悉的气味时,那个人,定是你等寻的另一个她 / 他。 <br>
<br>上主轻轻地向世间撒下了一滴圣珠,一半洒落在了安雅的额头,另一半洒落在了他的身上。 <br>
<br>他能给安雅什么,是金钱吗?安雅把头躺在他的臂膀上,摇着头说不要,她侧过头用手捂住他的嘴,发誓要是他要是再对说这个词,就再也不见他了。安雅要他改变亏欠自己的想法,他们有什么不同,难道仅仅是因为自己有青春,而他却已经失去了吗?年龄不是问题,它不应该成为“补偿”的理由,没有道理。除了这点,安雅觉得他和自己是平等的,因此他们的爱情也是平等的,单纯的,是两个磁场相互作用到一起的结果。 <br>
<br>安雅能给他什么,是满足吗?他望了望身边的安雅,和自己女儿一般大的年龄,安雅应该有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男朋友,有一个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而和自己在一起,恐怕自己能给她最为实际的,只有“补偿”了。可眼前的这个女子却坚持不要。是啊,她漂亮、年轻,又能干,一定会有大好的前程,“钱”对于她来说,又能算什么呢?可她,为什么却偏偏死心塌地的选择自己。想到这儿,他再也想不下去了,俯下头,吻了安雅刘海的额头。 <br>
<br><br>
<br>安雅不隐瞒她所爱的人——即使那个人是有违传统的观念。安雅把他们的事告诉了家里人,结果是,家里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都严重反对。安雅没有再说话,只是静静地退出了屋子。安雅知道,他在静静地等待着自己。 <br>
<br>安雅卧在他的怀里,静静地想着,他和她谁都没有说话。她静静地流着泪,出神的凝视着一个地方。他,轻轻地安抚着安雅的长长的黑黑的披散着的头发。他所散发的,是那种让安雅着迷的成熟带有沧桑的味道。他清楚,是该让安雅自己好好想明白,无论安雅做出什么决定,他都会安静的接受的。他不是一个昧心的“商人”。 <br>
<br>他的女儿知道了安雅和他的事。是安雅提出让自己和她谈的。那次女儿放假回来看爸爸,安雅约她在一个离自己公司很近的咖啡馆里,把事情告诉了她。女儿当时并没有说任何话,她确实被眼前所发生的故事震住了,觉得太不现实。想到要管面前的这个比自己还小一岁的漂亮女人叫妈,实在是太不可思议,让人不能接受。 <br>
<br>后来过完了假期,女儿又要回英国念书了,临走前是安雅送她的,他有课实在脱不开身。女儿已经接受了这一切。她叫她安雅。 <br>
<br><br>
<br>安雅公司里有一个汽车工程师叫史蒂文,德国人,比安雅大三岁。公司的一次舞会上他认识了安雅,他说安雅很美丽,是东西融合的那种美。他知道安雅有一个五十多岁的男朋友,但他不在乎,他说只要安雅还没有做出结婚的决定之前,自己还是有资格参加这场竞争的。 <br>
<br>
德国人,有很强的道德伦理观,同时他们也很坚定,认准了的事情,他们就会一直到底,直到最后有个了结才作罢。 <br>
<br>安雅的家人是那种很现实的,他们很想史蒂文能做他们的洋女婿,这样女儿就能出去——外面世界才是精彩,安雅才能真正有所发展。 <br>
<br><br>
<br>安雅静静地整理着行李箱。 <br>
<br>
明天早上十点的飞机,她要去德国念书了。 <br>
<br>
他,静静地站在卧室门口,斜倚着门框,又是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br>
<br>
安雅一边整理着衣服,眼里的泪水已不知不觉地流了出来,原本想好要在他面前坚强的,可现在,什么都不是了。她,任由这泪水决堤而侵。 <br>
<br>
她欠他,还是他欠她。谁也说不清了。只知道这是一场原本就不应该有的爱情,年龄的鸿沟所带来世俗压力是他们最承受不了的。 <br>
<br>现在,安雅做出了她人生中的又一大决定:她要远行。按照她和史蒂文定下的计划,她会先去德国学习一年语言,然后史蒂文供她在那里取得硕士学位,接下来等两个人都稳定后就结婚。在德国,他们会有一个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孩子。 <br>
<br><br>
<br><br>
<br>
后记: <br>
<br>
知道阻扰爱情的第一大杀手是什么吗?是“目光”。是世俗看待某段爱情的“目光”。年龄、出身、家境等等的等等其实都很难阻挠两个相爱的人的结合。可是,“人言可畏”,这句话一点都没有错。异样的目光能够刺激你,恐吓你,扰乱你,甚至会感觉到 鲁迅 先生《狂人日记》中的“……每个人都想要吃掉了我……”这是爱情的第一大杀手。 <br>
<br>杀手的背后是什么?是 “现实思想”的殖民,从根底殖民到了每个人的心中。古语有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现在的中国人更是将此道深谙于心,并且大有发扬光大之势。难道真的是“不要最好,只要最贵”?在这里,我们将“好”看作为“最喜欢”;将“贵”定义为“最大利益”。这种劣根性正在一步一步的腐化着我们的灵魂。 <br>
<br>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导致了两种不同文化熏陶之下的不同产物的诞生。“他”的女儿一下子确实难以接受安雅这个“伦理”上的小妈妈,可经过一段时间的了结后,女儿确实发现了安雅的可爱之处,关键的是安雅确实是爱自己的父亲的。女儿接受了。“她叫她安雅”。很简单的摆正位置,接受一个新的家庭成员,这不需要太多的旧八股“考虑”,只需要一个简简单单的变通。安雅的家庭很难接受这个有违常理的新的家庭成员,这恐怕就是中西文化熏陶差异之一吧。 <br>

屁屁不长牙 发表于 2005-2-12 22:35:23

Re:[转帖]相差三十岁,意味着什么?

杨振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相差三十岁,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