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xw 发表于 2004-10-21 21:18:36

处方(转载)

如果不是有人怀疑他精神出了问题,白大夫恐怕不会提起这些事情.<br>
   喝酒的时候,他只是反复嘟囔一句话:那里不是人活的地方.<br>
   到西部山区扶贫之前,对于当地的经济和生活条件以至于风土人情,他从文字材料上有所了解,各类统计数字虽然抽象一些或者不那么准确,但还是能说明大部分真实的.贫穷,他也是有切身体会的.白大夫的老家在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小镇子上.小时候,他也曾去过住在乡下的姥姥家里.缺医少药是贫困边远地区的普遍现象,农村人不像城里人那么金贵,有点头疼脑热之类的小病小灾,除了喝碗热姜汤,拔拔火罐子,再就是咬紧牙关硬扛了.早些年,有赤脚医生走村串户,医道虽不高明,但也能牲口和人一块儿治,偏方加迷信,也能解决问题,乡亲们都很认同.反正毛主席也说过,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即使出了医疗事故,也没有人追究,倒添了些树阴底下的谈资和故事.那年头,健康这个字眼太文绉绉了,老百姓的嘴边是挂不上的.<br>
   尽管白大夫对这些事情并不陌生,但到了西部地区的村子里后,还是觉得那里的贫困景象超出了他的想象.<br>
   白大夫可不是个想象力缺乏的人.他小时候就立志成为一个想象力丰富的诗人.读医科 大学,绝不是他发自内心的选择.他始终否认白求恩的事迹感染了自己,并从此树立了救死扶伤的伟大理想.如果不是高中班主任老师的一句玩笑,他可能一生都不会穿上白大褂.他的字潦草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常让任课老师头晕目眩,急得团团转.于是班主任取笑挖苦他,说他天生就是个当医生的材料,写出的字像大夫开的药方,只有药房的人和鬼才能看懂.没想到,他还真的报考了医科大学,而且一直读到博士.<br>
   高层次的人才当然要到高层次的单位工作.他也不例外,一毕业就留在了大学附属医院.过了十个月,他又自愿参加了青年志愿扶贫团,到西部最贫困的山区医疗扶贫去了,时间是一年.<br>
   回来后,医院的领导专门表扬了他,称赞他的奉献精神.白大夫不知所措地抓耳挠腮,连说没什么辛苦的,自己上大学前也是啃窝窝头过来的.<br>
   没过几天,医生们的一些议论传到了院长的耳朵里.同事们背后说,白大夫扶贫一年竟成了精神病.有一封患者来信,也称他精神出了毛病.<br>
   院领导听到此类反映着实吓了一跳,赶紧调查研究了一番.结果发现,问题出在白大夫开的处方上.他开出的处方,价格一般都在几块、十几块钱,几乎没有超出一百块钱的.同样的病,他的处方与其他大夫开的处方,在价钱上相差甚远.那位写告状信的有一定级别的患者不满意,嫌大夫没有开好药,指着白大夫的鼻子大骂,说老子一次感冒,都开好几百块钱的药,阈∽悠臼裁词?榍?桶盐掖蚍⒘?白大夫生气了,大喝一声,你是要治病还是要挥霍?<br>
   科里的主任也不理解,质问他要是这么开药方,医院的收入怎么办?白大夫半天没言语,最后有气无力的告诉主任:我在农村这一年,开过的最大处方是70块钱,可能是习惯了,一时改不过来.他又长叹一口气,说,这70块钱使那位老乡的孩子不得不辍学.<br>
<br>

taliayy 发表于 2004-10-21 22:03:54

Re:处方(转载)

……国外的医疗免费就不会介样了吧~~

一根筷子 发表于 2004-10-22 09:51:40

Re:处方(转载)

我想白大夫并没有什么神精病,<br>
只是他的多年的习惯而已,<br>
只要能把病治好,<br>
他不想让患者交多余的钱,<br>
而医院却恰恰不是这样,<br>
而是能多捞点钱就多捞点钱,<br>
也有些不知好歹的人,<br>
以为自己很有身份,<br>
很有地位,<br>
却接受不了白大夫的药方,<br>
因为太便宜了。<br>
<br>
社会弊病!!!!

一根筷子 发表于 2004-10-22 09:52:25

Re:处方(转载)

现在这样的医生还有吗?<br>
心痛!!!

红颜素影 发表于 2004-10-22 11:09:40

Re:处方(转载)

看了后郁闷

gogogogo 发表于 2004-10-22 14:02:50

Re:处方(转载)

白大夫是好人~~~~~~~~

cqt 发表于 2004-11-13 15:17:22

Re:处方(转载)

医疗体制改革真的是应该加速!

副班长 发表于 2004-11-16 19:32:58

Re:处方(转载)

小人總是要給好人制造麻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处方(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