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以为常的发言
每次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回答记者提问就是那么几句永不变样的套话,根本就不须要大脑的思考,不如换成机器人,只要有一丁点儿的人工智能即可。机器人听到问话里的关健词,就播放相应的录音。<br><br>
(1)有记者问:-----X国发生恐怖爆炸事件-------------。新闻发言人答: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活动,我们希望---------并对死难者家属深表遗憾。<br>
(2)有记者问:-------------朝核问题-------------。新闻发言人答:中国政府一贯主张朝鲜半岛无核化,我们强烈呼舆各方-------------我们愿意与国际社会一道为--------而作出不懈的努力---------。<br>
(3)有记者问:-----------钓鱼岛---------------。新闻发言人答: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我们对日本政府---------表示强烈抗议。 <br>
(4)有记者问:-------X国发生军事政变-----. 新闻发言人答:中国尊重X国人民对自己发展道路做出的选择,中国政府对X国目前的局势深表关切。<br>
(5)有记者问:-------南沙群岛中国渔民被枪杀------. 新闻发言人答: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强烈抗议,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对目前的形势深表忧虑,中国政府要求------X国迅速查清事实真相----严惩肇事凶手-------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哈!!!!!!!! <br>
<br>
Re:习以为常的发言
所以有时候 我觉得我们都可以当发言人了```Re:习以为常的发言
这就是“君子”呀!动口不动手,什么大事说说算完!<br>Re:习以为常的发言
中国外交不同程度地受到“重脸面而轻实利”、“和为贵”等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很多事情都反映出中国在解决主权争端问题上一厢情愿的和平愿望,“重实利而轻脸面”。但是其他国对争议地区实际控制日久即为既成事实,从而令中国的愿望彻底落空。 <br><br>
国际关系向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外交是国家意志的延续,是为国家内政服务的。外交上的成就反过来可以缓和国内矛盾,振奋民心士气,增强人民对政府的信赖和支持。而这又表现为政府的组织动员能力,这种能力是国家凝聚力的象征和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Re:习以为常的发言
国家间强弱对比并不意味着在所有方面都构成绝对的差距,所以弱国未必弱,强国未必强。强弱国之间控制与反控制、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也不妨碍彼此间一定程度的合作,而且中国的综合国力并不算太弱,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纵横驰骋的空间应该很大,应积极进取,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br><br>
中国的“不作为”在有些国家的眼里并不见得是“无威胁”,而中国的“有所为”,反倒可能是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力量,这完全在于我们怎么去做。在国际交往中,一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综合力量,还在于该国运用何种外交战略。高明的外交手段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该国实力的不足。 <br>
Re:习以为常的发言
中国在国际上一直扮演着“老好人”的角色,有类似影响世界和平的事件了,就谴责,有影响自己利益的事件了,就强烈谴责,深感担忧,给人的感觉不说自明Re:习以为常的发言
中国这样做也是在做个姿态给世界看,以为可以得到各国家的认可和支持,但事实上并没有取得什么理想效果;<br>另一方面就是国力还比较弱,不敢轻举妄动。
Re:习以为常的发言
各位中国还不是一个可以一言九鼎的社会主义强国.希望你们开动脑筋考虑考虑 我们的发言人为什么这么说话Re:习以为常的发言
是啊,如果我们有美国那么强大,哎.................Re:习以为常的发言
中国的“不作为”在有些国家的眼里并不见得是“无威胁”,而中国的“有所为”,反倒可能是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力量,<br><br>
嘻嘻~~~“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逻辑
Re:习以为常的发言
哎,算了,不说了!<br>说起这个就觉得脸上无光!
Re:习以为常的发言
所谓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