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star1228 发表于 2005-2-5 14:48:52

超前消费时代 谁来警示百万负翁

是一个“负翁”时代。想想自己的负债还真不少:几张信用卡上都有透支,房贷、车贷比例也高了,物业费、水电费、有线电视费来催过两次了,手上的借条还增加了两张。这 么一想,债务真是够多的,难道不知不觉地就成了“负翁”一族?问问好友,原来差不多呢。于是,心里似乎有了底,人家不怕,咱也不怕,这年头,反正是“负翁”时代呢!<br>
<br>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刘建昌博士统计,2003年,上海的家庭负债比例达到155%,北京为122%,已经超过美国同期115%的水平。<br>
<br>
  ■“百万负翁”并非危言<br>
<br>
  一个不争的事实<br>
<br>
  一个可能出现的后果<br>
<br>
  重要的是把负债消费引导到较为合适的轨道上来<br>
<br>
  解锁家庭高负债的钥匙<br>
<br>
  ■“负翁”之谜三人谈<br>
<br>
  “百万负翁”在逐渐浮出水面的同时,对他们一般人似乎都觉得不可思议,总有人在疑虑,到底是什么在带动着他们的超常消费?这种“负翁”生活的背后潜藏着哪些危机与风险?本刊对专业理财人士进行了访谈。<br>
<br>
  谁来警示“百万负翁”? <br>

chinastar1228 发表于 2005-2-5 14:49:25

Re:超前消费时代 谁来警示百万负翁

如今,有这样一部分人(而且越来越多),他们经常没钱,经常借钱,挣得不少,花得更多;有钱时俨然就是奢侈的款爷款姐,什么都敢玩,什么都敢买;没钱时便一贫如洗,艰难度日;拿着丰厚的薪水,却打起贫穷的旗号。他们会在今天把明天的钱全部花完,而不去管明天到底是晴是雨。他们有一个新兴的名字——“都市负翁”,由于欠债较多,所以又得美名“百万负翁”。<br>
<br>
  A篇 看看周围,想想自己:“负翁”一族都有谁?<br>
<br>
  “负翁”一班:买房买车狂人<br>
<br>
  近两年来,产生了一大批“新贵”,构成了车、房的主要消费群。据车管部门的资料显示,年龄25~35岁,在IT、金融、高科技等行业的从业人员私车拥有量占南京整个私家车拥有量的60%。而在全国,1997年,中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金额不到200亿;2003年,全国个人住房贷款金额达到1.2万亿。不到7年的时间,几乎翻了60倍。汽车个人消费信贷2002年全年不到700亿,而2003年前10个月却突破1800亿元人民币。<br>
<br>
  典型案例:一年前,因为结婚,程先生告别了在南京城区租房的生活,用几年积累下来的数万元存款买了房。“当初就想搞定首付,其余贷款,房子就到手了——大家都是贷款买房的!”考虑到经济状况,程先生买下了一套在江宁的商品房,总价38万元人民币,首付10万元人民币,其中向朋友、同事借了4万元人民币,剩下的28万元人民币全部贷款20年,现在月供2013元人民币;而2005年1月起由于加息,月供将提高到2063元人民币。购房的喜悦持续了两三个月,很快就被随之而来的还贷压力所冲淡。“几个月还贷下来,感觉很累。”程一脸无奈地说:“首付几乎掏空了我所有的积蓄,自己3500多元的月薪加上老婆的2000多元,去掉月供、日常消费,就所剩无几了。现在手头上都没什么闲钱,连朋友聚会都有点怕。”<br>
<br>
  “负翁”二班:信用卡狂人<br>
<br>
  据维萨国际组织对中国信用卡市场的调查则显示,中国目前信用卡潜在目标人群为3000万~6000万人,预计2010年中国中等收入的人群可能超过2亿人。万事达国际组织估计,目前,中国内地国际信用卡的发卡量已超过300万张,到2010年,这个数字会增加至5000万~7500万张。而投资银行高盛的预测是,到2006年中国信用卡的信贷余额可能达到800亿元人民币,按照信用卡贷款目前18%的透支利率,仅利息收入一项就可能超过140亿元人民币。<br>
<br>
  典型案例:在一家私企工作的李小姐,自己手上的工资卡、灵通卡、一卡通、信用卡什么的,应该不下七八张,抽屉里还有很多老卡躺着在“睡觉”,不少里面还有余钱,再加上老公手上的卡,这么一算下来,现在一户人家有个十来张卡正常不过。这位李小姐不但月月不知不觉地将工资花干净,而自打她办了一张信用卡之后,因为花着明天才需要还的钱,她简直就是“如鱼得水”。心情好时就疯狂购物,享受生活;心情不好时,也逛街购物来安慰自己。两三个月的时间已经刷卡消费了2万多元人民币。尽管负债累累,可李小姐仍然乐此不疲。<br>
<br>
  “负翁”三班:借钱狂人<br>
<br>
  谁都知道,借钱是难事,可在一个特殊群体里,不但不难,而且成风。<br>
<br>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超前消费意识正在逐渐增强,一些大学生消费已经高于普通的上班族,有些学生年消费高达2万多元人民币。超前消费、负债消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接受。记者在哈尔滨市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中调查发现,大学生“负翁”很少通过银行贷款,向同学借钱成为大学生负债消费的主要方式。<br>
<br>
  在高校里,电脑、手机、CD、MP3、录音笔被称为大学生的“五大件”。为了拥有“五大件”,很多大学生四处借钱,东拼西凑。除了实用,“五大件”成了大学生炫耀资本和身份的象征。在哈尔滨市某高校就读的大二学生刘某,家境贫寒,学费靠贷款,可为了在同学中有面子,除了省吃俭用,还要借钱去买“五大件”。 据了解,名目繁多的“人情往来”是很多大学生负债消费的重点。谈恋爱要请客、得奖学金要请客、过生日还要请客。很多学生为此纷纷“债台高筑”,一顿酒后留下的债务至少要好几个月才能还清。  B篇 不当老板,不当穷人,为何当“负翁”?<br>
<br>

chinastar1228 发表于 2005-2-5 14:50:01

Re:超前消费时代 谁来警示百万负翁

负债为什么有那么大的诱惑力?<br>
<br>
  投资银行家牛铁航从金融学理论上解答了这个问题。他指出,无论企业经营还是家庭理财,负债经营都是正常现象,同时也是发展的必要手段。牛铁航介绍了金融学一个著名的“MM假设”。该假设一认为,一个企业的负债率和企业的价值是正相关的,也就是说,负债越高,企业价值越高。因为负债越高,企业的内部回收率就越高,家庭或个人也是一样。<br>
<br>
  牛铁航举例说明,比如一个人拿出100元钱做生意,年利润率10%,也就是说他一年挣了10元钱,他的内部回收率就是10∶100=10%。但如果一个人只有1元钱,借了99元钱做生意,年利润率也是10%,还了银行贷款,他一年大概能挣4元钱,他的内部回收率就是4∶1=4。借钱做生意的人收益率是不借钱的40倍。“所以,贷款对企业或家庭都是有利的,它也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br>
<br>
  社会学家分析说,“负翁”制造有其深层的社会因素。当越来越多的人触摸到小康的生活水平,超前消费这种社会心理即使没人动员、没人宣传、不需要榜样的力量去感召,也会水到渠成地来到我们的身边。<br>
<br>
  超前消费成为时尚<br>
<br>
  美中金融协会副会长黄海峰博士则认为,中国人目前在住房方面的提前消费意识已经超过西方人。“我在国外生活了十几年,我看到在这方面西方人反而更保守。至少在柏林,有60%~70%的人都是生活在租来的公寓里面,而不是自己的住宅。” <br>
<br>
  有一份专项调查表明,现在都市里年轻人的消费观念越来越超前,胆子也越来越大,有57%的年轻人表示“敢用明天的钱”,48%的人不为自己成为“负翁”而担忧。大到商品房、汽车,小到家电,甚至一支口红,都可以通过贷款和分期付款的形式买了再说。<br>
<br>
  “勤俭持家”是老一辈人过日子的信条,“寅吃子粮”却已成为当今无数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前者做起来循规蹈矩,后者说起来潇洒快活。<br>
<br>
  典型案例:24岁的沈小姐去年刚毕业,按理月薪3000元人民币已算不错。可工作一年多,沈小姐却没存下一分钱,并且还欠朋友2000元人民币,透支信用卡3000多元人民币。每月一发工资,沈小姐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钱存到银行还信用卡的债,然后再透支。如此恶性循环,朋友们便称她为“负婆”。“其实如果节省些,我的工资供自己花费是足够了。”沈小姐说,“可是我每次一看到什么新款的衣服、化妆品之类的,就忍不住掏光腰包。”由于花钱过于潇洒,沈小姐每个月都是月初潇洒、月底拮据。每回没钱时,沈小姐都痛苦异常,可每次潇洒花钱时,她又快乐十足,按她的话说,那是一种SHOPING的快乐。<br>
<br>

chinastar1228 发表于 2005-2-5 14:50:48

Re:超前消费时代 谁来警示百万负翁

年轻就是我的本钱<br>
<br>
  典型案例:今年25岁的林雄伟是泉州某贸易公司业务员,三个月前,他刚贷款买了一辆二手富康,此外,他还用信用卡刷卡买了手提电脑、手机。很多人不可思议,他却说:年轻就是我的本钱,我是用今天赌明天。<br>
<br>
  小林说,房子对于单身的他来说并没多少用处,反而是车比较实在。关键是自己跑业务,出门有车一切方便多了,不用挤公交是一方面,自己开车在客户面前也显得有身份。他说,如果可以,我希望所有的东西都用分期付款购买。小林总觉得自己现在还年轻,赚钱的机会很多。他开玩笑地说:“这个社会很难说,说不定什么时候我就莫名其妙地发了。”<br>
<br>
  有压力才有动力<br>
<br>
  “在这个社会里,物质日趋丰富,人已经从某种程度上被物化了。钱只有被吃掉、玩掉、用掉,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在某媒体工作的小赵谈起自己做“新贫族”的感受。“只有会花钱的人,才更会赚钱。如果这个月我花了5000元人民币,那么下个月,我就一定要挣6000元人民币!”小赵把花钱看成一种动力。<br>
<br>
  典型案例:两年前,王先生还在一家国有企业当宣传员,每月工资只有1000多元人民币。当时他刚结婚,妻子也是同单位职员,由于没房子,他们只能在单位的宿舍结婚。婚后,王先生一发狠,借了6万多元人民币的首付买了一套二居室。可是月交1500元人民币的按揭对他们来说实在为难。无奈之下,王先生只好放弃清闲的工作,辞职出来。开始的日子过得有些困难,可慢慢地,他也逐渐成熟起来了,待遇越来越好。上个月,王先生刚跳槽到一家外资企业当部门经理,月薪6000多元人民币,应付月供绰绰有余。他说,如果不是当初买房所逼,自己现在可能还领着1000多元人民币的工资呢?“如果不是欠钱的压力,我就没有今天。”<br>
<br>
  花钱,为了享受生活<br>
<br>
  典型案例:25岁的许小姐是某手机品牌的区域经理,每个月至少可以拿到5000元人民币左右的薪水。按理说,工作几年了,银行账户上怎么也应该有个几万元的存款。可事实上,她的账户上从来没有超过5位数。“家里人经常抱怨,每个月5000元都不够我花的,从来也不为将来考虑。但我认为,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享受高质量的生活,而为了享受高质量的生活,即便将钱花光也无所谓。”<br>
<br>
  “我自己做的就是时尚品牌,没有时尚陪伴的日子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过。”许小姐称,为了紧跟时尚的步伐,她经常光顾高档购物中心,一次就能买下几千块钱的衣服。“工作那么累,如果再不好好犒劳自己,那挣钱还有什么乐趣?”除了购物之外,为了宣泄工作的压力,她还是酒吧的常客,常会在晚上请几个朋友去喝个痛快。<br>
<br>
  并没想要当“负翁”<br>
<br>
  相信不少消费者在进行贷款消费的时候是诚实而理智的,但世事难料,收入的突然减少也会导致还款困难。<br>
<br>
  典型案例:许多人看到冯先生住着140平方米的豪宅,都羡慕不已。可他却垂头丧气:“为了维持这种风光,我可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两年前,当冯先生的一些朋友还迟迟下不了买房决心时,他豪情万丈地订下了一套三室两厅。目的只有一个:让女朋友对自己刮目相看。可付完房子的首付后,冯先生就笑不出来了。公司生意突然出奇地惨淡,不要说装修和结婚的钱,连月付都常向家里借。现在总算交房了,装修也结束了,可负债总额却平空多了10多万元。 C篇 想挣钱,想花钱,就是没想还不了钱怎么办<br>
<br>
  “负翁”面临巨大还贷压力<br>
<br>
  实证分析表明,家庭负债率高的往往不是高收入群体,而是那些中低收入家庭,也就是说,“负翁”不是真正的“富翁”。投资银行家、前汇丰投资银行中国首席代表牛铁航先生分析道,越是低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越少,虽然他们消费支出的绝对值小,但是他们往往“入不敷出”,属于“低SAVING(储蓄)”一族;而那些富裕的家庭虽然支出多,但他们的财富总额大,收大于支,是“高SAVING”的。“银行里80%的存款是属于20%有钱人的。”牛铁航说。<br>
<br>
  让人关注的是,有21%的调查对象认为,如果成了“负翁”,他们没有能力偿还自己的债务,31%的调查对象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偿还能力,甚至有15%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不会主动偿还债务。 <br>
<br>
  典型案例:小付最近的心情那叫一个“烦”!全都是因为当上了有房、有车的“负翁”。就说咱姓付吧,可月薪7000元人民币一白领,怎么也不该负债到这般悲惨的地步啊?每天早上一睁眼,例行的忆苦“早课”就开始了,睁左眼,房子还贷3200元人民币;睁右眼,汽车还欠十几万。每月的工资条还没捂热,银行卡里的钱就去了大半。唉,本以为思想够新潮、观念够前卫,就倍儿有面子地跑步奔向有房、有车的“中产阶级”了,没想到却落入了“负产阶级”的圈套。剩下的2100元,养车、加油又花去大半,只有让胃受委屈,用廉价盒饭果腹了,和同事吃饭买单时能躲就躲。在外人眼里小付过着有车、有房的小康生活,但其中的苦恼只有小付自己清楚。<br>
<br>
  “负翁”最担心的还是工作、生活中出现的突然变故<br>
<br>
  事实上,在成为“负翁”的同时,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负债会给人以压力,但自己的压力承受边界在那里,日常生活水准如何得到保障都是贷款消费时必须考虑的。而最担心的还是工作、生活中出现的突然变故。<br>
<br>
  典型案例:在外企工作的乔洁本来生活十分轻松。她和先生的月收入加起来过万,在同龄人中最先贷款买房,而且选择了较高的月供额度。因为房子离市区太远,于是再贷款买了辆车,有了孩子后,加上聘请保姆等费用,每月等着付的账单就将近1万,几乎没有任何周转的余地。然而,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发生了:因与老板发生冲突,她辞了职,在没有找到下一个工作之前,为了维持现有生活水准,乔洁只好靠借债渡过难关。倘若不能够及时找到工作,乔洁辛苦挣下的房车生活将面临破产。<br>
<br>
  “负翁”靠近“高压线”<br>
<br>
  银行界人士也表示,其实“负翁”们这种非理性的消费最终是害了自己。交通银行南京分行有关负责人说,一般来讲,贷款消费后,“负翁”们若不及时还款,就要罚息、交滞纳金,如果恶意对抗,可能还要负相关的法律责任。据悉,南京市白下区法院仅今年上半年就审理了信贷失信追讨案件43起。“如果有偿还能力而不偿还,采取转移资产或者硬抗的办法,拒不执行法院的有效判决或者裁定,触犯刑法的,就可能有牢狱之灾。” <br>
<br>
  招商银行南京分行有关人士介绍说,“负翁”们可能触及的另一条刑事“高压线”是恶意透支。现在信用卡已经成为“负翁”们的一大法宝,一旦超过限额,又不能及时还上欠款,就可能构成恶意透支。现在《刑法》已经将恶意透支作为“信用卡诈骗罪”的一部分。在发卡银行催收后,或者送达律师函后仍不归还的,银行方面会毫不客气地将恶意透支者告上法庭。<br>
<br>
  “负翁”们因为巨大的财务压力而走上刑事犯罪的也越来越多。南京珠江路曾发生一起电脑公司的高级职员因负债压力而偷窃价值60余万元电脑被捕的事件,此前南京某银行一白领也因贪污公款而被判入狱。<br>
<br>
  别以为“负资产”很光荣<br>
<br>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虽已过去多年,香港人最怕听到的一个词仍是“负资产”。<br>
<br>
  《新扎师妹》是许多人爱看的片子,里面有句话当时听来颇为搞笑。女主角的两位好友在给她介绍男朋友时说,对方不仅有钱而且有一个最大优点——就是没有负资产。 D篇 各想各的心事,自己的算盘得自己打<br>
<br>
  专家的嘴:说了,但也不能说得太多<br>
<br>
  说到“家庭负债”必须提到一个人,那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刘建昌博士。据他统计,2003年,上海的家庭负债比例达到155%,北京为122%,已经超过美国同期115%的水平。正是他发表的这一文章,引起了社会关注。<br>
<br>
  刘建昌现供职中国建设银行,他以银行规定在职人员不能私自接受媒体采访为由,拒绝了本刊及其他媒体记者的采访要求。但是刘建昌表示,作为一篇论文,他在数据采集和统计方法上都是严谨的。<br>
<br>
  刘建昌的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媒体关注和专家质疑。据报道,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徐茂魁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左大培教授都对刘建昌的统计方法的科学性提出了质疑。<br>
<br>
  中国调查所所长李东民教授在仔细阅读刘建昌的文章后认为,刘建昌的统计方法没有什么大问题,“虽然在统计口径上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美国是以家庭为依据计算的,中国是由个人数据转换过去的;统计家庭债务的项和类别,两个国家可能也不完全一致”,但是李东民表示,刘建昌的统计结果一点也不脱离现实,上海家庭高达155%的债务比例也并不“出乎意料”,基本上是“可信的”。<br>
<br>
  为什么专家不能多说呢?这个是关乎政策与政治的大问题。大家不贷款了,那银行怎么办?买房、买车的积极性降低了,那支柱性产业怎么办?“负翁”现象引发诸多社会深层次问题,已成为不争事实。有专家指出,我国消费者在承受债务能力方面的表现很弱,家庭或者个人负债率的提高,不仅会导致家庭和个人生活的不安定,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安定产生重要影响。<br>
<br>
  银行的“笑脸”:借钱给你,心里想什么你该知道<br>
<br>
  在“负翁”的制造过程中,银行是真正的加工器械,担当了重要角色。<br>
<br>
  随着全社会信用消费意识的不断增强,信用卡透支业务显示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透支金额增势迅猛。而在银行收获利息的同时,赚取的就是持卡人支付的利息。来自工商银行的数据显示,2004年上半年,工行信用卡透支利息收入达到2.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77%。<br>
<br>
  金融专家钟伟就曾经乐观地表示,“负翁”负债消费等于是给经济加上了一个发动机。美国经济七成的推动力来自于消费。中国银行里现在躺着20万亿人民币的储蓄,如果这20万亿人民币中能够有一部分投入到消费中来,哪怕每年动5%,也有1万多亿,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br>
<br>
  典型案例:向银行贷款买房,放在孙小姐面前有3个还款的年限,10年、20年、30年。“我应该选择哪一个?”踌躇不定,办贷款的小姐莺声燕语地讲:选择贷款年限,还要选择还款方式,目前有两种:一为等额均还,意思说每个月还款数一样。“包袱”背久了,成为惯性,就感觉不到沉了。再有一种是等额本金,方法是首月多还,依次金额递减。“包袱”越走越轻,自然有“拨开云雾见天日”的奔头。选哪一种呢?我手里按着计算器,心里拨着小算盘,思前想后,终于想明白一个理儿:银行信得过咱,借钱给咱买房,那咱也不能含糊呀,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就这样吧,不管选哪种方式负债,我都拍拍胸脯说:“一定把钱还上!”<br>
<br>
  看看,如果像这位女士一样地拍胸脯,那你以后的算盘可就难打了!<br>
<br>
  按揭就是被银行按在地上,每个月揭一层皮<br>
<br>
  黄海峰博士说,很多人都有一种感觉,按揭就是被银行按在地上,每个月揭一层皮。<br>
<br>
  按揭到底是什么?有很多媒体认为按揭是个好东西,按揭让你提前享受,按揭让你美梦成真。可是从本质上来讲,按揭会让你负债累累。我们来看看按揭的过程。你去买房子,然后申请按揭。银行把钱付给开发商,开发商把房子交给你,你向银行承担债务,并签下了一份抵押贷款的合同。在这里面开发商自然是最没有风险的,按过不提。银行赚了钱,你得到了房子,皆大欢喜。不用付房租,省下了一大笔开支,爽!但是有几个问题请你先注意,然后再爽:第一,银行贷款利率没有锁定,而且银行的利率正处于历史的最低点。如果一年期存款利率提高到约4%这一历史平均水平,注意,是存款利率,长期贷款利率到达7%甚至更高的时候,你真正为房子付出的人民币会是多少?现在的贷款利率是不真实的,它让一些根本就买不起房子的人有资格买房!第二,虽然按揭买了房子,但是房子不是你的,而且房价的下跌和你有直接的关系。按揭贷款买了房子,不但不能产生效益,而且你还要花很多钱装修,每个月的物业费、暖气费等,再加上首付资金在30年里面的机会成本,还有你支付的利息。可以算一算,你究竟花了多少钱?原来房子不是你的,只不过是你从银行租的。对于按揭贷款的你来讲,不过原来是给房东打工,现在是给银行打工罢了。很残酷吧,但是现实如此。最后,一个大家都忽略掉的问题啊,就是房子的折旧。房子究竟怎么来计算折旧?从国外的惯例来看,一般来说是按照30年来摊销,也就是3.33%/年。我们国家也差不多是这样。可是注意,人家的摊销是建立在建筑物加土地的基础上,而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我们需要摊销的仅仅是房屋的价格。 必须闪躲冲着“负翁”来的杀招<br>
<br>
  实际上,在“负翁”产生之前,银行就准备好了与“负翁”进行博弈。为防止“负翁”坏账问题,银行早就在放贷之前引入了保险机制。无论是房贷还是车贷,借款人都被要求购买相关保险。一旦借款人还不上贷款,银行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而保险公司则通过其他途径,比如申诉、拍卖抵押物品来弥补自己的损失。从中可以看出,银行引入保险机制并不能控制“负翁”欠账赖账的发生,只是把风险转嫁给了保险公司。<br>
<br>
  银行也意识到,拉保险公司垫背的消极防范措施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银行开始酝酿主动出击计划。<br>
<br>
  据南京某国有银行个人信贷中心人士介绍,目前南京各家银行对于“黑名单”客户采取的措施就是今后不予发放任何贷款。由于这份名单尚局限于本行内部“流通”,也就是说,“黑名单”客户还是可以去其他银行“畅通无阻”地办理业务。“南京的现状就是缺少一个牵头人。一旦有机构出来牵头,实现信息共享,即可组成能反映‘负翁’可信程度的信用大网。”这位人士说,“其实,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建设的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定于2004年12月中旬开始试运行,北京、重庆、深圳、西安、南宁、绵阳、湖州等七城市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将先行实现联网查询。”<br>
<br>
  “央行此举,将推动南京各银行加快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相信不久后这个目标就可以实现。”工行南京分行信贷中心有关人士称,届时,南京已有的几千个被列为“不受银行欢迎的人”的“负翁”,无论与哪家银行打交道,都将被拒之门外。<br>
<br>
  招商银行的有关人士称,要真正把欠贷问题解决在“摇篮”里,还要通过其他更庞大的系统工程来实现。早前人行就曾牵头各大商业银行、税务、工商以及移动等电信运营商对消费者的信用问题进行过磋商,拟建一个类似于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是比其更庞大的“诚信系统”。设想中该系统可通过对消费者的移动话费、税收等相关费用的缴纳情况,分析其信用如何,银行再据此做出相关的信贷防控措施,从而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br>
<br>
  江苏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惠蓉指出,这样的大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完成它是个缓慢的过程。有关专家因此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一个法律约束机制,以阻止“负翁”现象的负面效应扩大化。南京大学金融系教授杜亚斌说,目前应该先行健全个人信用的法律环境,为个人信用立法,加强风险管理,建立个人破产制度。<br>

chinastar1228 发表于 2005-2-5 14:51:28

Re:超前消费时代 谁来警示百万负翁

“负翁”如何理性消费?<br>
<br>
  专家认为,不应一味打压“负翁”们的超前消费意识,而应该给予积极的引导,把这种消费意识带到一个好的发展方向上去。对此,专家有五个方面的提醒:<br>
<br>
  一是要控制个人债务,衡量自己的能力,对风险要有清楚的认识,过度的负债将成为负担。一般的原则是,个人负债不要超过个人总资产的50%,这是一条基准线,在这条线下越下越好,超过的话,家庭资产的安全性就比较难以保证。如购买一套60万人民币的房子,首付二成贷款八成,个人资产负债率就已达60%。如果汽车也贷款,那么这个家庭的负债比例就更高。如果预期的收入没有一定比例的增长,这种负债无疑将成为一种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br>
<br>
  二是要避免过度消费。过度消费是个危险的行为,尽量保持理性,控制过度消费的发生。<br>
<br>
  三是谨慎使用信用卡,甚至没有必要的话,可以取消信用卡。因为信用卡透支消费本身就是一种负债消费行为,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只会导致个人负债增加,加速持卡人向“负翁”的转变。<br>
<br>
  四是要控制贷款投资的风险。收益和风险是投资的双生子,收益越高的投资其风险也越高。目前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不动产的投资,比如房产,业内普遍认为,房产投资的流动性差,而且在经过较长时间的炒作之后,房地产市场的走向不甚明确,资金投入的安全性会受到较大影响。由于投资房地产可以贷款,而贷款又使得风险成倍地放大,因此需特别谨慎。<br>
<br>
  五是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可以适当购买一些保险,来转嫁风险。像意外伤险、重大疾病险、家财险都是一般美满家庭应该具备的。 <br>
<br>
  <br>

故人 发表于 2005-2-5 16:32:39

Re:超前消费时代 谁来警示百万负翁

新事物 往往都有较大的负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超前消费时代 谁来警示百万负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