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云流沙 发表于 2005-7-27 20:04:58

大学租房解禁之让教育的管理回归理性ZT

大学生校外租房“解禁”了。据报道,教育部近日下发高校学生住宿管理通知,不再禁止大学生校外租房。(详情见:<A HREF="http://edu.qq.com/a/20050724/000002.ht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ff">教育部叫停&quot;高校禁租令&quot; 各方对此反应不一</font></A> ) <br>
   <br>
  而2004年的8月,教育部也是一纸通知,明令禁止高校学生擅自在校外租房居住,规定在外租房的学生限期搬回校内住宿。这纸被称做“禁租令”的通知,曾引出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争论。虽然遭到众多的质疑和反对,但教育部门固执依然。其中态度最为坚决的广东教育厅甚至喊出了“哪怕强迫也要执行”的口号,还为此专门设立了公寓导师制要严堵“游击战“,大有不把全部学生圈进校园誓不罢休的架势。一年之后的今天,教育部又下了一纸通知,解除了“禁租令”。从禁租到解禁,像画了一个大大的圆,让学校和学生用一年的时间又回到了当初的起点。虽然教育部的通知上并没有进一步解释取消“禁租令”的具体原因,但毫无疑问的是那些大学生们当时“规定势必要‘流产’”的预言,现在竟真的实现了。 <br>
   <br>
  从“禁租”再到“解禁”,其实正是一种教育管理回归理性的表现。曾经的大学也像老国企一样是个无所不包的“婆婆”,除了提供免费的教育产品,还负责安排父母们放心不下的学生的饮食和住宿,以及国家对公民的日常管理:粮油关系、档案和户籍管理,直至最终为学生分配工作,将学生送入社会。由于那时的教育部门及学校承担了更多的责任,而且教育经费的国家全投入,使得教育部门有了更多管理学生的“公权力”。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使教育主管部门养成了什么都要管的“婆婆”思想,在方便管理和为学生负责的指导思想下,教育部门一相情愿的制定了许多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法的规定。而在这个越来越追求“个性”和“自由”的年代,在这个“依法治国”、事事都讲个“法”的社会里,教育部门的“高压”强制和以管代教的管理方式,除了带来更大的“心理反弹”之外,还能带来些什么呢? <br>
   <br>
  教育管理要回归理性,因为我们面对的现实和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不一样了。大学已经不再是一个官味十足的“国子监”了,自从大学收费以后,学费在每年激增,此外住宿的费用和其他的学杂费也是名目繁多。大学生从原来不收学费还包分配的“公费生”变成了现在处处都要付费且不包分配的“自费生”。现在的大学似乎更像一个“教育公司”而不是以前的“教育衙门”。而且,大部分的大学生首先是一个具有完全责任能力的成年人,他们是大学生,可他们首先是一个享有一切宪法予以确定的公民权利的公民。即便是以关心的名义,也不能剥夺一个公民的自由,况且法律并没有赋予我们的教育部门以这样的权力。可是一年前,教育部匆忙而草率的下了一纸“禁租”的通知,再一次的试图用强制的方式来达到管理的目的,甚至为此不惜祭出“开除学籍”的尚方宝剑。结果,这个曾经轰轰烈烈的“禁租运动”却在无声中惨淡离场。 <br>
   <br>
  其实,最近关于教育管理的话题不少,从清华的陈丹青辞职到北大的贺卫方罢招,还有沸沸扬扬的高考状元“落榜”事件。教育的管理正在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的关注,所以教育的管理者更多应该把目光放在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机制上,而不是仅仅把兴趣放在如何控制学生上。让教育的管理真正回归理性,教育部门在制定每一个条文和规定的时候,都不是靠着所谓的“一腔热血”或“一相情愿”,而是真正的详细了解公众的意见,这个公众应该是普遍意义的公众而不仅仅是学校的管理者或几个所谓的权威“教育人士”。制定的政策首先要考虑它合不合法,合不合理,适不适合当时的客观环境和条件。确信政策落实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这才是一个教育部门所需要的真正的管理理性。 <br>

lj1986 发表于 2005-8-5 08:41:55

re:苏州大学8月3日规定,在校结婚的女大学可...

苏州大学8月3日规定,在校结婚的女大学可以休产假,保留学籍,

clyde 发表于 2005-8-5 10:19:38

re:这个更厉害

这个更厉害

lj1986 发表于 2005-8-5 10:32:49

re:这真事,,没必要骗人 ,,大家不信上网查...

这真事,,没必要骗人 ,,大家不信上网查查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学租房解禁之让教育的管理回归理性ZT